“中小银行整体运行平稳,流动性充裕,风险可控。但今年以来,中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承压,部分机构信用风险持续积聚,风险处置任务较重,个别机构面临一定的流动性紧平衡压力。”5月26日,第一财经记者从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处了解到。
除此之外,关于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坚决治理“金融土特产”、高风险机构处置等重点问题,上述负责人还做了这些最新表述!
持续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6日表示,今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压实各方责任,全力做好协调、配合和政策指导;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防止死灰复燃;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提高资产分类准确性;坚决落实“房住不炒”要求,持续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对违法违规搭建的金融集团,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力做好资产清理,追赃挽损,改革重组;深入推进网络借贷专项整治,加大互联网保险规范力度;继续努力配合地方政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稳定市场预期;进一步弥补监管短板,加大监管科技运用,加快建设监管大数据平台,有效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同时,对于受疫情影响,风险可能上升的领域,银保监会将重点关注,审慎评估,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切实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上述负责人称。
防范影子银行反弹回潮
“下一步,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影子银行监管,防范影子银行反弹回潮。”上述负责人表示。
具体而言,推动《资金信托管理办法》、《信托公司资本管理办法》等制度出台,引导信托公司高质量发展;督促银行严格落实《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规范开展理财业务。
银保监会今年将对2018年深化整治市场乱象工作自查和监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问责情况“回头看”。在前期乱象整治基础上,继续对重点领域重点风险开展深入整治。严肃查处理财业务、同业业务、表外和合作业务等领域违规问题。
同时,加强与人民银行、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提高跨业监管的协同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形成监管合力,确保跨行业、跨市场影子银行业务“看得见、管得了、控得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该负责人称,经过两年多持续推动和监管,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收缩,风险水平大幅下降。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同业理财规模余额为8460亿元,较2017年初下降87%。
坚决治理“金融土特产”
近年来,银保监会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严肃查办一系列违纪违法案件,但当前金融领域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突出办案重点加强震慑,发现一起从严查处一起。重点查处重大风险事件背后的利益输送、监管失守问题,特别是破坏监管秩序、市场秩序,造成国有金融资产重大损失甚至诱发风险事件的,一律严惩不贷。健全管理制度,坚决治理“金融土特产”问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打掉监管人员、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和不良企业主相互勾结的腐败“黑三角”,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
其次,充分运用“四种形态”政策策略,区别对待、宽严相济,鼓励有问题者主动说清问题;对主动投案者依规依纪依法从宽从轻处理;对诬告陷害者一查到底并及时澄清、以正视听。
另外,突出以案治本做深“后半篇文章”,深化政治巡视巡察,认真梳理和案件有关的监管制度、内部控制、行业管理等方面的短板漏洞,加强廉政风险排查,规范权力运行。
个人消费类不良率小幅上升
第一财经记者从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处获悉,2020年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消费类贷款、信用卡贷款总体平稳,资产质量相对稳定。其中,个人住房贷款稳步增长,不良率稳定在低位;个人汽车及其他个人消费类贷款小幅下降,不良率小幅上升;信用卡贷款有所下降,不良率有所上升。
据介绍,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新增1万亿元左右,增量较去年同期下滑2.4%。一季度末不良率较年初小幅上升,基本维持低位;此外,一季度,个人汽车及其他个人消费类贷款减少270亿元。其中,2月减少1600多亿元,3月新增1200多亿元,月度增量已随复工复产推进由负转正。一季度末,不良率较年初上升0.24个百分点。
信用卡贷款方面,一季度,信用卡贷款减少3300多亿元。其中,2月减少4000多亿元,3月新增1400多亿元,一季末不良率较年初上升0.52个百分点。
该负责人强调,一季度消费类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上升有以下原因:一方面,疫情影响部分信用卡客户的还款能力,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仅0.8%;另一方面,信用卡贷款期限较短,不良暴露较迅速。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居民就业率持续上升,居民还款能力将逐步恢复,未来这一情况将有所改善。
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保持高位运行,潜在风险较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持续加大,处置规模创新高。”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6日表示。
一季度,我国实体经济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量明显增加,不良率快速反弹。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86亿元;不良贷款率1.91%,上升0.05个百分点。
近年来,商业银行通过核销、现金清收、市场化处置等手段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20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4055亿元,同比多处置726亿元。其中,核销不良贷款1921亿元;处置收现1855亿元;综合运用以物抵债、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方式,合计处置不良279亿元。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持续推进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工作,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结合各类机构实际,合理确定差异化的全年处置目标;继续加强与财政税收、司法、人民银行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等的沟通交流,推动疏通政策堵点,创新处置方式、提升处置效率。同时,深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指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发挥处置主渠道作用。支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加大不良贷款收购处置力度。
城商行风险化解“一行一策”
中小银行风险处置情况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记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134家城商行资产总额38.1万亿元,负债总额35.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2.49%,拨备覆盖率147.65%,资本充足率12.65%。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资产总额39.1万亿元,负债总额3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4.9%,拨备覆盖率107.4%,资本充足率12.2%。
过去一年,包商银行等高风险机构被平稳有序处置,中小银行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稳妥化解。2019年,银保监会还处置完成109家高风险农合机构,高风险机构数量稳步下降。
针对城商行的风险问题,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方面,针对不同机构的风险程度和风险特征,指导银行“一行一策”制定风险化解方案,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多措并举化解风险。推动银行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及时补充资本等措施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支持银行引入优质的战略投资者,改善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进行市场化兼并重组等;另一方面,督促城商行坚守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引导银行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沉服务重心,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优化股权结构,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机制。鼓励加大资本补充力度,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资本实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内控管理,培育审慎经营文化。
针对农合机构的风险问题,该负责人称,一是推动省级政府切实承担风险处置责任,帮助农合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给予财税政策支持,引入合格战略投资者,打击逃废债行为、营造良好信用环境;二是调动发挥好农合系统内生动力,督促指导省级联社切实承担辖内农合机构风险处置的牵头责任,充分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发挥好风险处置平台作用,开展系统内帮扶;三是积极稳妥引入包括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国有资本、民间资本等各类合格投资者对高风险机构进行并购重组,引资引智引制,促进高风险机构步入良性发展;四是加强事中事后“贴身”监管。推动机构坚守市场定位,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治理机制,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