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疫情下,原本不受的卫生防护物资,一时之间成为了大众的焦点,“一罩难求”、消毒用品缺货想必是许多网友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暴增的卫生防护物资需求,也推动了大量相关的企业积极复工复产、甚至“跨界”转产。 那么“疫后”,这些行业会迎来新发展吗?

口罩产量突破1亿只背后:超3000家企业跨界

为了尽快解决口罩的供需矛盾,前段时间至今,国家都在大力推动和扶持医疗企业复工复产,以及号召其他行业转产扩产。 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从今年1月1日到2月7日,全国有超过3000家企业的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测温仪、医疗机械等”业务。 在这3000家跨界生产的企业中,不乏有广汽集团、比亚迪、爹地宝贝、富士康、三枪内衣、中顺洁柔纸业等其他领域的知名企业。

尽管很多大企业都加入到生产口罩的热潮中,但巨大的需求缺口,仍让口罩的价格涨幅超过3倍,有的地方甚至更高。 以往仅几毛钱到1元不等的口罩,现在的价格攀升至几块钱,虽然单个口罩的利润不大,但口罩是易消费耗品,光是生产走量,就能给企业创造一定的利润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也投资加入其中,尤其是全国复工期的到来更加刺激这一趋势。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国内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高达5.3亿人,如果仅是每人每天用一只口罩,那么至少每天需要5.33亿只口罩。 而根据官方的数据,截至2月29日,全国口罩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产能达到1.1亿只,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分别是2月1日的5.2倍、12倍。 其中,医用N95口罩的日产能产量分别为196万只、166万只。

不难看到,目前我国的口罩产量还不能有效满足日常生产的需要,口罩增产还有空间。 另外,海外疫情正处于暴发早期阶段,不少形势扩散的国家口罩已经脱销,比如美国,仅医护人员使用的口罩缺口就达2.7亿只,这也使得其开始要求诸如3M、霍尼韦尔等海外企业回国生产。 但中国占世界口罩产能的一半,我国的口罩仍有巨大的出口潜力。

身价大涨3倍以上,口罩机成市场“香饽饽”

在口罩大有市场的背景之下,生产口罩的关键设备口罩机更是一机难求,成了“香饽饽”。 援引格隆汇的数据,不少中游的口罩设备供应商,累计在手的订单有几十套,而意向性订单则是持有订单好几倍。 过热的需求也使得一套口罩生产设备的价格大幅上涨,据相关报道,年前一套口罩生产设备的价格为十几万,如今涨到五六十万,甚至有生产商将其卖到120万。 由于现阶段口罩缺口仍较大,大量企业投产还将对口罩设备行业带来一段时间的利好。

不过,无论疫情如何严重,都会有散退的一天。 可能有人会担心,当口罩需求恢复常态,出尽风头的口罩产业链会不会出现过剩产能,包括口罩设备行业。 根据“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口罩产量约为45.4亿只,分摊到每日的产量只有1244万,相比之下当前的日产能已高达1亿,而且还在增产。 的确,疫情过后,哪怕人们提高了带口罩的防护意识,也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对于这一情况,国家已经出台文件明确表示,多生产出来的符合标准的医疗防护物资,包括口罩,全部都会兜底采购收储,这也是此前企业大力投入生产的重要动力之一。 不过,已上线生产的口罩设备可能还是无法避免过剩的情况,那些跨界生产口罩的企业和个人或选择将机器搁置,或者打折出售给有需要的企业。

相应地,口罩设备行业可能也会面临订单大幅减少的境地,对此口罩设备企业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 而要解决日后可能遇到的这一问题,加速“走出去”、攻占海外市场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向选择,毕竟经历这次事件后,许多海外国家想必将会重视口罩生产线的搭建。

供应能力充足下,我国消毒液为何“一瓶难求”?

在此次疫情中,与口罩一样,消毒剂也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同时像医用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剂也面临类似“一瓶难求”的处境。 那么,在全社会聚焦口罩增产的氛围下,消毒剂的生产是不是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呢?

在疫情期间,消毒剂等产品在电商平台大卖。 根据天猫数据的公布,2020年1月,消毒液和洗手液位列卫生防护用品的第二和第三位,仅次于口罩,销售额分别达到2.4亿元和1.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8倍和6倍。 在大卖之下,电商平台均出现了明显的缺货现象。

事实上,导致消毒剂缺货的原因有很多,但并不是产量不够。 由于产业链简单、生产门槛不高,此前消毒剂行业就吸引了大量企业进入,且产能在全国很分散,这一度导致国内低端消毒液产能过剩。 根据天眼查的结果显示,搜索“消毒剂”,全国范围共有近8万家企业从事相关业务,再细分到消毒液,全国范围也有2万家企业。 企业数量之多可见一斑。

在此前的发布会上,工信部曾表示,当前紧缺的主要消毒液84消毒液、手部消毒液和75%的医用酒精的供给能力总体上可以满足需求。 另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84消毒液产量约为49.3万吨,手部消毒液产量约为4.37万吨,75%医用酒精产量约为7万吨。

尽管我国的消毒剂企业数量多、供应能力足,但春节期间暴增的需求,着实给从事消毒剂的企业打了个措手不及,需求量突然暴增、无法及时复工、化学品运输难度大、物流停运和交通受阻等都是造成市面消毒剂产品缺货的原因。

不少大企业将消毒剂捐赠给官方也是原因之一。 据第一财经报道,A股多家化工企业龙头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产能主要捐赠给当地,满足本地的自身需求。 因此我国的消毒剂产能足以应付日常需要,在这次疫情中,传出企业跨界生产消毒剂产品的声势也并不大。

随着消毒剂用品行业逐步复工和增产、以及全国交通的恢复等,消毒剂产品的缺货现象将得到充分缓解。 金十数据也留意到,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线下实体店,消毒剂的购买难度相较春节前已小了不少。

疫情之下,消毒剂行业或再步入景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将对消费液市场形成明显利好。 2003年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助推国内消毒剂行业起步并迅速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十年。 数据显示,直至2013年~2018年的五年间,我国消毒液市场仍取得了平均每年5%的增速,并在高端消毒液方面逐步实现了自给自足。 其中,2018年我国消毒液市场规模达到105亿元。

而当前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帮助人们养成个人卫生方面的健康清洁习惯,并增加人们对消毒、杀菌类卫浴产品的需求,而这些用品有望成为未来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这将给消毒剂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利好。 另外,相比欧美国家较高的家庭消毒用品使用量,我国家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尽管疫情给消毒剂市场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但该行业利润空间小,实际并不会对行业外的企业产生太多吸引力。 在前面的内容提到过,消毒液市场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导致制品售价低廉。

根据国信证券的研报显示,二氧化氯消毒30元/公斤,84消毒仅有2.5元/公斤。 在从事消毒剂生产的上市公司中,消毒剂产能大,占比营收、净利润很小也是普遍现象,比如大多数公司消毒剂占营收的比重均不足1%。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消毒剂产业产值将突破115亿元,仅比2018年多出10亿元。

应急物资体系走向完善,卫生防护行业有望受益

但不管怎么说,此次疫情还是提高了大众的卫生健康意识,有望支撑卫生防护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客观来说,随着我国加大重视和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力度,卫生防护行业的重要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有望获得产业指导和政策扶持,这将促进该行业的规范和有序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规模。

目前,许多业内专家都提出了登记一批战“疫”生产厂商,与其订立合同储备机制的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就认为,对于应急物资处理,“一方面要有基本的实物储备,存放在储备库中。 另一方面,也可以与企业签订合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保在应急情况下,企业可以提供出足够的物资。 ”

北京市炜衡火灾爆炸与应急管理法律专委会主任曹刚建议,建立健全应急物资政府采购和定点生产制度,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物资储备和生产,推动专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保证应急生产供应能力。

毫无疑问,增加应急物资储备和与企业订立储备合同,将促进卫生防护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考虑到我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从国家层面垂直到地方,一旦这些建议被采纳和落实,全国的卫生防护行业有望集体受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