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为何成投资热点
最近,氢能成了热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宣布加入中国氢能联盟,并提出打造世界第一氢能公司的目标,该联盟3年前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成立。目前,国资委监管的央企中,已有至少26家布局氢能业务。全国已有23个省份发布氢能规划。在资本市场上,沾点氢能概念的股票也是风生水起。氢能为什么火了?这轮氢能热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
变革中的机遇
“在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氢能产业迎来全新机遇,‘脱碳’成为本轮氢能产业发展第一驱动力。”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余卓平在“十四五”氢能产业论坛上表示。
在我国宣布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后,氢能被寄予厚望。余卓平说,现在我国每年二氧化碳排放约120亿吨,2030年实现碳达峰时估计能控制在130亿吨。现在每年能源领域的碳排放是大头。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领域将面临一场巨大的变革,煤炭、石油等行业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虽然近年来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快速上升,但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占比仍高达77%左右,这些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减碳压力。这也正是传统能源巨头纷纷涉足氢能的原因。
能源安全也是其中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约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在低碳发展的同时,减少我国能源对外依赖具有战略意义。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要准确把握氢能在能源革命中的战略地位。发展氢能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能源革命的核心,从国情和能源发展的实际出发,确定我国的氢能发展战略。
新能源汽车拉动
新冠肺炎疫情使不少领域投资趋冷,但氢能产业的投资仍呈增长势头。2018年,我国氢燃料电池及相关领域投资为850亿元。2020年,这一数字已达1600亿元,各级政府发布的氢能政策高达70个,20多个省份在“十四五”规划中布局氢能产业。
“这轮氢能发展是交通领域吹响的号角,燃料电池汽车带动了氢能产业发展。”余卓平表示。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8000辆氢燃料电池车进入示范运营。其中大部分是公交车和物流车。这两年,随着燃料电池技术提升,应用场景有所增加,出现在环卫车、港口运输车等领域。
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也推动了加氢站的布局。近两年,我国新增加氢站数量居全球首位。
中国石化副总经理凌逸群说,中石化提出了打造世界领先清洁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把新能源作为战略新兴业务进行谋划发展。2019年,中国石化生产利用氢气350万吨,在全国占比超过10%。中国石化有3万座加油站,这些都是布局加氢站的优势,目标是建成全国最大的加氢站网络。
应用侧的热情与政策支持不无关系。在全球范围内,仅2020年就有欧盟、加拿大等11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氢能战略。截至2020年底,占全球GDP总量一半的27个国家中,16个已制定氢能战略。
在我国,2019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在《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管理,能源“十四五”规划把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列为能源技术装备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艳表示,此次氢能热源自应用侧,自下而上推动,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政策目标和国际关注。
仍处产业化初期
“总体看来,全球氢能产业处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初期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我国也大致如此。”李冶表示。
氢能产业普遍用颜色来代表氢的类型。现在,我国氢气主要来源是灰氢,即化石能源制氢,主要是工业副产氢。蓝氢虽是化石能源制氢,但同时配套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发展的第二阶段。绿氢则是可再生能源制氢,实现全过程绿色生产和使用。
2020年12月,中国氢能联盟发布《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能源氢的标准与评价》,对氢的标准进行了量化。我国不管在氢的生产还是使用上,主力仍在工业领域,来源仍是高碳的化石能源,这意味着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从技术上来说,虽然此轮氢能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技术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目前我国关键技术仍有差距,需加速突破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装备,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原始创新能力。
高成本也是氢能产业推广的拦路虎。氢能产业要实现商业化运营,必须把成本降下来。有关专家表示,这些因素都说明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尚不成熟,现在各地纷纷上马氢能项目,要防止出现一拥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长期看来,氢能值得期待。《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显示,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从目前的3342万吨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达到20%。氢能供给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的非低碳氢逐步过渡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清洁氢,并将提供80%氢能需求。只要坚持战略方向,扎实做好基础研究,解决产业存在的问题,氢能在未来大有作为。
黄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