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订单临近爆发,快递企业趁机尝试新业务。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一家韵达快运网点贴出了一则招聘启事,以薪资6000-12000元/月吸引家电配送员和司机。据了解,该新业务从5月起开始试水,主要将日日顺物流北京仓库网点的电商订单送货上门。然而,电商小件送上门都困难的快递企业,能吃得消家电这类重货吗?
试水家电送装
韵达也要向大家电送装市场伸手了?上述招聘信息显示,北京韵达业务发展部因业务拓展,急招若干配送员和司机负责家电配送,工作时长为上午7:30-下午6:00,薪资区间在6000-12000元/月。该网点工作人员表示,大家电业务从今年5月起开始试水,主要是为配送日日顺物流仓库来自淘宝等电商平台的订单,目前单量较少,配送员需要将大家电搬运上楼,并掌握简单的安装技能。“我们希望韵达在送快递之外也能送点其他的。网点不提供安装培训,师傅可以在网上找视频学。”他说道。
据公开信息显示,日日顺为海尔集团旗下综合服务品牌。和京东物流类似,日日顺物流已从为海尔送货成长为平台型企业,截至目前,日日顺物流已拥有916座仓库、超6000个网点,送装服务可触达全国超2840个区县。
那么,韵达快运的家电送装服务是仅在北京区域试水,还是有全国范围内推行的计划?对此,韵达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称,韵达快运并未上线大家电项目,可能是网点自己的探索。
虽然韵达快运在官网上没有特意强调大家电运输服务,但部分网点仍能为客户的家电寄递需求提供服务。一位北京某区域韵达快运网点的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网点的包裹主要来自电商,包括日用品、家具和家电等,因为“双11”货量太多,现在网点已经爆仓,而北京部分区域因为有疫情出现,为跨城运输增加了难度,末端配送有时候会找货拉拉补充运力。
保丢不保损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部分快递企业如中通、韵达和百世的快运业务中均囊括了从10千克至300千克的大件运输服务,但在官网中未详细介绍具体服务类目。相较之下,顺丰则在快运服务中反复强调家具家电送装服务场景。资料显示,顺丰快运在2020年10月推出家具家电、卫浴等家居送装一体化服务。随后,在今年3月,顺丰快运又上线了家具家电仓配一体服务。
然而,同是家电寄递,部分产品如电视机、灯具等易损物品却被企业“区别对待”。顺丰客服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目前公司暂时不收寄电视机等带有显示器的物品,因为是高概率易损物品,在运输中存在较大风险。此外,洗衣机、空调、冰箱等需要有销售原包装才能寄递。
中通、韵达的网点则是向用户反复“打预防针”。一位北京中通某网点工作人员表示,空调等物品不提供包装服务,电视机等大件易碎物品就算保价也只保丢,不保损。北京韵达某网点负责人同样回应称无法保损。
而在保价规则中,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快递企业在条款上对风险进行了规避。例如中通寄件的小程序显示,电视机等大型3C电子产品丢失保价正常理赔,破损需与发件网点协商确认。
不仅如此,在价格上,由于大家电寄递费用涵盖了运费、包装和上楼三个环节,算下来也不便宜,快递网点也会借此提醒用户三思。上述中通的工作人员称,网点的包装费为300元/立方米,包括外包装和木架的费用,而上楼费用为0.2元/公斤。而上述韵达网点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最近网点运输了一台70英寸的裸机液晶电视,用户在外包装和木架的花费合计380元,加上运费一共花了600多元。电梯上楼价格在20-30元,楼梯送货则是40-50元,具体得看物品的大小和重量。
专业度存挑战
较高的破损率风险、搬运上楼的配送要求、分散的订单量难覆盖运输成本,使得快递企业对C端家电寄递需求避之不及。“C端家电、酒水寄递市场很小,难起规模,还要付出这么大成本和风险,加盟制快递企业都不想接。”一位资深快递从业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称,相较之下,B端家电客户由于包装专业,所以快递企业更愿意接这类订单。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例如顺丰虽暂停了电视机的寄递服务,却也能为签订协议的B端品牌提供运输,协议包括在外包装无损的情况下,电视机若是损坏,顺丰不予理赔。
另一方面,德邦、苏宁物流,以及家电企业自身的物流商如国美的安迅物流、海尔的日日顺物流等企业在家电送装领域深耕已久,已经形成了一套上门安装的完整服务体系。如海尔淘宝官方旗舰店的产品均由日日顺物流进行配送、搬运和安装,安装过程中像高空作业、打孔等项目均有相应的收费标准。
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认为,韵达快运网点尝试家电家居配送,有利于末端快递人员从劳力型向技术型转变,在提升职业发展空间的同时获得增量收入,而用户也能实现一站式服务。第三方快递物流企业加入该市场,对促进快递服务升级有一定意义。
但无论从成本还是业务专业度来看,快递企业要想挖出一个口子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快递专家赵小敏认为,韵达9月份的业务增速被申通超过,在业务量上面临一定压力。韵达快运若真要做这块业务,要么与现有网络充分联动,要么就与大家电的流通公司合作,进行资源共享,来补上物流成本和时效的短板。
(北京商报记者 何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