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一股群众体育健身热潮渐渐兴起。
据悉,因北京冬奥会而“火”起来的群众体育运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全国各地纷纷修建体育场馆,大力推广冰雪运动,使得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持续升温。另一方面,国内中小学更加强调体育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更多参与户外运动。尤其是一些学校尝试开设冰雪运动课程,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比赛。
群众健身热潮的背后,少不了体育器材的支持,而这其中,国家对体育器材的助力,市场化的多样化需求,以及消费者对体育器材的提档升级,都在助推体育器材产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迈进。
从支持政策看,最近几年,相关部门接连出台包括《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有力地激发了体育消费的市场潜能。以河北省定州市为例,2021年上半年,当地体育器材产业共计实现约82.8亿元的总产值,同比增长高达约128.6%。
从更加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看,此前我国群众参与度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相对有限,基本局限于跑步、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少数几个项目,对于体育器材的需求也就相对固定且有限,导致企业之间的营销竞争较为激烈。如今,随着冰雪运动备受青睐,轮滑、冰球、陆地冰壶等器材的销量也逐渐增加。这就使得企业拥有更多的生产和营销选择。
从更为快速与大量的信息反馈来看,目前参与体育运动的人,以及受到关注的运动项目越多,企业在消费市场收获有关体育器材的反馈也就越多。这无疑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善产品研发和制造,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业绩与市场影响力。比如,有些企业就是通过消费者反馈,发现人们对于同一款体育器材的风格、样式的喜好各不相同,从而开展个性化的生产和营销服务,最终成功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这些都说明,北京冬奥会激发出的体育运动热潮令经营体育器材的企业受益良多。然而,体育器材产业要想高质量发展,仍需要爬坡过坎。具体来说,还应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企业应该积极地进行市场调研,进一步了解人们的运动喜好、运动习惯以及对于体育器材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制造与营销,逐步形成自身的产品风格,建立自身的品牌文化。其次,企业应该主动同国内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吸纳更多专业人才就业,以求不断完善产品的技术研发、品质提升和个性化设计等环节。最后,企业应该有意识地将其产品向智能化转型。例如,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智能羽毛球陪练机器、智能自行车、家用组合式哑铃等智能化体育器材就颇受消费者好评,也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凡此种种,或能使我国的体育器材产业得以进一步发展。(赵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