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估值高达600亿元的“独角兽”柔宇,身上的光环正在渐渐消失。

日前,因不断被曝出大规模拖欠员工薪酬、资金链紧张等负面消息,柔宇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让外界重新审视起柔宇的时间节点发生在12月8日,一名自称从事人力方向管理工作的柔宇员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公司目前已拖欠其9月至11月的工资,同时还拖欠从保洁、保安到管理人员千人的工资,有的已被拖欠将半年。

2018年10月,依托其柔电子技术,柔宇发布了全球首款消费级可折叠柔屏手机FlexPai,尽管大幅领先于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但在需求端,柔宇折叠手机的销量却极为惨淡。

截至12月15日,柔宇新一代折叠屏手机FlexPai2在柔宇天猫官方旗舰店的月销量仅为14台,相比之下,在中国市占率不足1%且被归类于“Others”的三星折叠手机Galaxy Z Fold3在三星天猫官方旗舰店的月销量则超过200台。还值得一提的是,前者的售价仅为后者的三分之一。

产能利用率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柔宇的产品是否广受欢迎。招股书显示,柔宇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5.1%、31.2%和5.3%,而这意味着柔宇的产能大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其能够拿到的订单也远小于实际产能。

柔宇的营收构成主要分为B端业务企业解决方案和C端业务消费者产品。根据招股书,柔宇的B端业务的收入占比从2017年的82.04%一路下滑至2020年上半年的22.02%。但如果综合来看,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柔宇深耕多年的柔电子技术在B端市场并没有被接纳,B端业务常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二是C端业务虽然扛起了创收大旗,但却并没有为柔宇带来实质的盈利。

与此同时,柔宇生产出来的产品未能及时售出,而是作为存货被大量积压在仓库中,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链的紧绷。根据招股书,从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03亿元、1.65亿元、5.95亿元和4.80亿元,呈现出增长态势,这意味着柔宇的产品滞销情况相当严重。柔宇在招股书中提示道,“如果产品存货时间较长导致新产品推出挤占原有市场空间,可能通过打折、降价等促销也难以优化库存,则会出现较大存货跌价准备的风险”。

上市失败引发连锁反应

柔宇资金危机终爆发

实际上,柔宇曾握有改变命运走向的机会。

2019年,为募集资金,柔宇一度计划赴美上市,并为此搭建了VIE架构,陆续设置了境外子公司。2020年1月,VIE架构搭建完成,然而仅仅五个月后,柔宇便决定拆除VIE架构,回归国内资本市场。

2020年12月31日,放弃赴美上市的柔宇转而向上交所递交了科创板IPO申请书,计划募集144.34亿元,用于开发长期的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但在两个月后,柔宇突然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文件,随后上交所宣布终止对柔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

直到今年11月21日,柔宇独董刘姝威才在朋友圈解释了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的原因,据刘姝威表示,主要原因是柔宇在股东结构方面存在“直接层面三类股东”的情况,有待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经研究后决定暂缓科创板上市申请。

撤回上市申请,最终成为了柔宇爆发资金危机的导火索。

在营收增速放缓、亏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柔宇的研发投入不降反增。根据招股书,柔宇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6亿元、4.9亿元、5.9亿元、5.8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高达为247.87%、447.88%、258.25%、502.01%。仅2020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就已接2019年全年的研发费用。横向对比来看,被柔宇列为竞争对手的京东方,其研发费用率仅为为6.1%。

与此同时,自建产线进一步加剧了柔宇的资金危机

2015年下半年,柔宇筹建了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显示屏量产线,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根据规划,该项目共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周期为2016-2017年,二期项目建设周期为2017-2018年。

刘自鸿曾在2017年的一次采访中透露了自建产线的决心,“自建产线无非是需要花很多时间、需要花很多精力、需要很多资源去共同支持完成。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和执行力了,哪怕有再多困难,也要咬牙坚持去把事情做好。”

不过,自建产线之后,柔宇的资金流明显吃紧,刘自鸿甚至需要自掏腰包为此买单。招股书披露,为满足公司临时短期需求,自2019年8月起,刘自鸿、余晓军、樊俊超等四位高管总共向公司拆入216万元。

柔宇在研发、生产等方面大笔投入,但却在商业变现方面遭遇了瓶颈,这导致柔宇一直入不敷出、难以形成闭环,并最终被卷入拖欠员工薪酬的漩涡之中。

折叠屏手机密集发布

柔宇能否东山再起?

受益于体验改善、价格下沉,折叠屏手机出货暴增,渗透率得以大幅提升。

来自面板供应链研调机构DSCC的调研报告显示,2021年三季度,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达到260万台,环比增长215%,同比增长480%。预计到2022年,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将达到1750万。截至目前,三星、华为、摩托罗拉、小米等手机厂商均已推出折叠屏手机,伴随着折叠屏手机技术不断成熟、价格持续下探,出货量将大幅提升。

事实也的确如此,折叠屏手机赛道正迎来快速成长阶段。12月15日,OPPO将推出首款折叠屏旗舰机OPPO Find N,成为全球第五家推出折叠屏产品的品牌厂商;12月23日,华为将推出采用纵向折叠设计的华为P50 Pocket。此外,荣耀、vivo亦有入局预期。

在折叠屏手机密集发布的当下,柔宇能否借助其柔电子技术东山再起?

一个不可置否的事实是,尽管柔宇在折叠屏领域已取得一些成绩,但较三星仍有较大差距。自2019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后,三星在全球柔显示屏市场上的占有率便不断提高。根据研究机构IHS的最新数据,到2022年,三星在全球柔显示屏市场的占有率预计为37%,远高于市占率为22%的京东方和8%的LG。相比之下,柔宇则排到了十名开外。

2021年1月,三星签署了一项协议,向中国部分智能手机制造商供应折叠显示屏。这些折叠显示屏计划于三季度开始发货,并在年底前交付100万块,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均在被供应之列。

京东方也是柔宇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020年,全球柔智能手机折叠面板方面,京东方出货量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目前,京东方已成为华为、OPPO和vivo的主要供应商。2020年,京东方配合OPPO首发了滑卷屏技术,OPPO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畅表示,OPPO卷轴屏概念机整机专利122项,卷轴结构专利12项。这意味着京东方的滑卷屏技术已经形成了专利壁垒。

相比之下,柔宇对外公布的唯一一家手机厂商只有中兴。2020年3月,柔宇宣布与中兴达成战略合作,向中兴提供柔显示技术解决方案。有媒体报道称,华为曾考虑使用柔宇的产品,但权衡之下最终放弃,原因是荣柔宇在产能、良品率上无法达到要求。

如今,柔宇已行至悬崖边,能否转危为安仍未可知,但可知的是,如何优先解决资金危机,以及如何抓住折叠屏手机爆发的窗口期,将是柔宇接下来不得不考虑和面对的难题。

关键词: 上市失败 连锁反应 柔宇 悬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