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培植“一朵鲜花”,催生特色产业,绽放“美丽经济”(引题)
(资料图)
当科技与鲜花邂逅(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春城昆明,花之美名由来已久。昆明晋宁区位于滇池南岸,是全球温带花卉最佳产地之一、中国鲜切花生产第一县,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云南全省第一,被誉为“高原花都”。
眼下,晋宁花卉种植基地绚丽多彩,宛如一幅幅浓涂淡抹过的水彩画,村民们置身花海,享受着鲜花产业带来的福利。
全国劳模张良是土生土长的晋宁人,1999年高中毕业后进入工厂打工,见晋宁花卉产业发展势头不错,他便投身于花卉种植中。
“花卉市场变化莫测,花农抗风险能力低,这让我萌发了‘专业化、标准化花卉种植’的想法,希望以一套更科学的标准来保障花农的利益。”张良创办了“晋宁昆阳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一套采后处理标准。
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历经13年发展,日益壮大,成为上连市场、下连花农的合作经济组织主体。“公司+专业合作社+社员+基地建设”和“花卉市场+专业合作社+社员+基地建设”的产业链模式也趋于成熟,把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成功对接起来。
目前“张良合作社”研发培育出迷恋、闪耀、向往等玫瑰品种,并完成了专利申报。鲜花不仅卖到全国大中城市,还远销至海外,张良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张良合作社是晋宁花卉产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晋宁共有2.2万户花农,5.5万人从事花卉生产,花卉企业近300家,花卉合作社100余家,花卉品牌300多个,一大批经过市场洗礼和磨炼的优质花卉品牌擦亮了“晋宁花卉”名片,更加快了“晋宁花卉”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的步伐。
规模上去了,还要提品质。当科技与鲜花邂逅,会绽放出什么样的美好景象?
记者日前走进一片怒放的格桑花丛中,13个总占地面积为107亩的现代化花卉大棚静静地伫立在由昔日晋宁昆阳磷矿采矿区复绿的土地上。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走进空间宽阔并高度智能化的4号大棚中,放眼望去,27亩连片的中高端玫瑰“粉红雪山”昂首挺立在培养基质槽中。
记者了解到,这是一个由水肥、环境控制和温度控制等三大体系有机组成的一个农业现代化生态系统,整个管理过程都已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107亩鲜花的日常水肥管理只要一个人就能完成。
走进后台操控间,红绿黄等七彩按钮分别代表不同的指令。云南云天化花匠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王博说,“传统种植模式下玫瑰花每年亩产量只有3万到5万枝,运用这个智能化系统在这可达到14万枝,而且品质更高,效益比传统种花要翻几番。同时,公司还配置了科技育苗装置,占地仅240平方米,单茬可育苗18万株,一年可育苗360万株,育苗能力是传统育苗的9至10倍。”
在科研技术方面,该公司着力解决种植技术难题,联合中国农大建立“晋宁花卉科技小院”“花卉专用肥料研发中心”,进行产品的研发及技术支撑,投资建设了高标准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占地面积1500亩,日产鲜花50万枝,年产值1.6亿元,打造出“云花”品牌。
眼下,晋宁花卉病虫害防治、水肥循环利用等方面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无土基质栽培及绿色环保高效生产、环境调控、采后处理等技术普遍运用,成为行业标杆,标准化成为常态化,标准化迈向专业化,专业化成就品牌化,让晋宁花卉产业因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而一举占据了产业链的制高点。
据了解,晋宁花卉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的花卉加工物流中心、云花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示范区、云花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花卉产业新标杆。按照规划,到2026年,晋宁区花卉产业农业产值、加工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和120亿元,形成“双百亿元”产值的花卉产业。
今年7月,昆明市晋宁区国际花卉交易物流中心正式启用,意味着晋宁区为构建全国花卉流通枢纽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该中心自动化、智能化的毛花库、成品库、交易库一应俱全,通过现场电商直拍,构建起了产销一体化平台,让传统花卉种植搭上数字化的销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