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上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上调增长预期,传递出全球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信号。不过,尽管威胁全球经济增长的风险有所缓解,但受到欧美发达经济体持续收紧货币政策、俄乌冲突紧张局面不断等因素影响,全球复苏基础并不牢固,仍面临多重挑战。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中国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三大指数均升至扩张区间。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尽管制造业复苏依然迟滞,但服务业已出现回升。欧元区1月份服务业PMI终值50.8,前值50.7,好于预期值。美国1月份服务业PMI为55.2,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50.4。此外,标普全球发布的1月份东盟制造业PMI报告显示,东盟整体PMI从去年12月的50.3回升至51.0,为过去三个月的最高点。

国际机构也调高了2023年度全球经济预期。1月30日,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10月份发布的2.7%上调至2.9%。IMF还大幅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认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等因素将改善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为经济更快增长铺平道路。IMF称,威胁全球经济增长的风险有所缓解,很多经济体被压抑的需求得到释放,通胀水平也可能会更快下降。

不过,也要看到全球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全球经济活动仍面临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央行上调利率引起的冲击,以及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和能源供应的负面影响。

2月1日,美联储在结束今年首次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5%至4.75%之间。2月2日,欧洲央行宣布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3.5%上调至4%。

有分析指出,近期欧美通胀有所缓解但仍处于高位,而劳动力紧张状况并未纾解,因此欧美央行依然坚持收紧货币政策。不过,考虑到累计加息效应及其对经济活动和通胀影响的滞后性,借贷成本提升、经济衰退等问题也会陆续出现,欧美经济前景并不乐观。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市场机构近期对放慢加息步调乃至政策反转的预期高涨,但美联储依然坚称“持续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将是适当的”,两种观点如何博弈,或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美国市场主要看点。

俄乌冲突的连锁反应仍在继续。2月5日,欧盟对俄罗斯海运石油产品限价机制正式生效,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也采取同样限价措施。这是西方国家继去年之后,对俄石油产品出口的又一限价举措。此轮制裁将进一步推升相关石油产品价格,导致全球石油供应吃紧,“美国吃大头、欧洲成冤大头”的故事势必再度上演。

此外,需要密切关注美国高科技企业集体出现利润下降、业绩滑坡及其后续走向。近期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英特尔、亚马逊、苹果、微软、谷歌母公司字母表、脸书母公司元等公司利润均出现大幅度下降。此前,美国各大高科技公司已经纷纷爆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如今业绩下降,更让人担忧20多年前纳斯达克泡沫破裂的悲剧重演。

有分析指出,美国高科技公司业绩下降,反映出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美国近年来将科技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严重破坏了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破坏了全球产供链稳定,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消解了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意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有其现实中的真切映射。 (连 俊)

关键词: 有所缓解 货币政策 石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