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消费:“热浪”迭起 “焕新”不断

国际商报记者 邵志媛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是出游的好时节,去秦皇岛玩水捡贝壳,到广州看赛龙舟,游上海感受弄堂酒吧,在北京夜骑游览长安街……这个端午假期,居民出行意愿上升,各地精心组织推出众多促消费活动,节日消费氛围浓厚。


【资料图】

据商务大数据监测,端午假期节令民俗、升级类商品销售明显增长,重点监测企业粽子销售额同比增长64.3%,金银珠宝、体育用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6%和3.4%。同时,品味美食、观影看展、避暑戏水、野餐露营等休闲消费持续升温,同比增长18.5%……热气腾腾的“端午经济”全面彰显国内经济的韧性,消费恢复继续跑出加速度。

中短途游需求持续释放

尽管端午假期只有三天,但随着旅游市场迅速恢复,居民出游热情高涨,今年也迎来了五年来最火的端午假期。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端午假期,全国国内出游1.06亿人次,同比增长32.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3.10亿元,同比增长44.5%。

从去哪儿机票预订量来看,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重庆、深圳、杭州、西安、长沙、武汉是端午假期(6月21日-24日)热门目的地。从火车票预订情况来看,高铁2小时可抵达的“朋友圈”也非常火爆,例如北京周边的天津、秦皇岛、济南,上海—杭州—南京周边的湖州、宁波、嘉兴、无锡,广州—深圳周边的汕头、惠州,武汉—长沙周边的南昌、九江、荆州、岳阳,成都—重庆周边的乐山、遵义等。

在用车方面,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期,国内跨城用车订单占比由去年的18%提升到31%。跨城用车需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川渝、京津冀等城市群之间,其中上海和南京的用车订单同比增长超过390%。相比“五一”假期主要以300公里以上用车需求为主,端午假期的用车需求集中在80~160公里的短途出行,订单占比为28%。

姚佳彤一家端午假期选择了去秦皇岛北戴河游玩,从北京出发,坐动车仅需两个小时。“端午假期比较短,且最近温度比较高,因此我们选择去北戴河避暑纳凉。” 姚佳彤说,三天假期,一家人白天海边玩水、沙滩拾贝、坐快艇出海,晚上在周边的海鲜排档里大快朵颐,悠闲且惬意。

商圈体验活动丰富多彩

假期第一天,北京市民刘女士便带着5岁的女儿来到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参加竹编船DIY、包粽子、端午诗词挑战等活动。“看到这里推出了不少民俗体验活动,就带孩子来玩一下,寓教于乐感受传统文化。传统民俗活动进商场不仅增加了逛街的新鲜感,也让节日更有‘仪式感’。” 刘女士说。

记者注意到,结合传统民俗文化,今年端午假期,各地商圈纷纷推出了民俗特色活动,让消费者在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中品味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端午民俗的独特韵味。

如南京虹悦城举办端午节主题活动,消费者可现场参与龙舟DIY、投壶、射五毒等趣味游戏;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以“国风端午,潮流出‘粽’”为主题,推出重磅巨惠、满额赠券、甄选好物等优惠活动;天津和平区金街商圈开展“造趣端午 畅享金街”主题活动,推出国风市集、汉服巡游、舞蹈表演,以及美陈点打卡、滑板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Co-Found智库大消费研究负责人解涛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端午假期,各地通过让“端午元素”进商圈、举办节日活动打造了诸多现象级消费场景,创新型消费形式也带动了一定的消费增长,更多地释放了国内消费市场的潜力。

“夜经济”魅力不断绽放

端午假期正值炎炎夏日,北方多地出现高温天气,不少人也选择当“夜行者”错峰体验假期生活,而丰富多彩的商业形态也延长了消费链条,助推夜间消费热度不断攀升。

在2023南京国际啤酒节活动现场,几十家别具风格的啤酒屋、飘着香味的美食老字号以及趣味互动游戏,营造出繁华绚丽的“夜之金陵”;南通启动“苏新消费·夏夜生活”主题系列活动;连云港上演“粽情端午盐河水韵”国潮夜演;郑州市启动“夜游绿城 乐享文旅”文旅促消费活动,发放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前两天,夜间消费比上年同期增长95%,跑赢今年假期整体消费大盘。

“电话这几天被打爆了,现在来现场是需要排队的,大家出行前最好提前预订。”上海一家酒吧主理人表示。而在成都,2023年酒吧指南上榜商家Charger茶电,上新了“围泉冰酒”套餐,粽香酒、杨梅酒等传统中式斗酒搬进酒吧,为节日增添了别样的氛围感。晚上11:30,北京胡同里的小酒馆依旧满座,生意火爆。

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表示,接棒“最火五一”,端午假期持续带动了“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消费,为各地增添了更加浓郁的烟火气。端午假期高涨的消费热情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助力国内经济向好向稳发展。

谈及如何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新活力,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记者表示,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二是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条件,提高消费服务水平,增强消费者信心;三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新消费模式,丰富消费体验,提高消费吸引力;四是扩大优质供给,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五是加强政策引导,推广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共享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升级。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则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90后”新消费主体的登场正自下而上地加速着供应链的迭代,消费移动化、需求个性化、目的地IP化、产品细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在促进旅游消费方面,应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旅游业态标准化,完善执法监督体系、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旅游业“软实力”,将传统旅游与数字技术、电子商务、直播、融媒体等有机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切实提高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服务的质和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