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今年上半年,长三角经济实现了“V”型回升,金融业的支持功不可没,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更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那么,长三角金融业今年上半年的运行情况如何?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来又将在哪些领域进一步发力呢?

银行业:信贷发力,提供充足资金“弹药”

◎记者马嘉辛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银行业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在信贷领域持续发力,为长三角经济的企稳复苏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弹药”。业内人士表示,在各地积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服务稳企业、保就业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经济呈现良好复苏势态,企业资金需求增加。下半年,银行业在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的同时,还需加强风控工作,确保信贷与企业实际融资相匹配。

防疫情、稳增长“两手抓”

数据显示,6月末,长三角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1.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8%;人民币贷款余额40.64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较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人民币贷款增加3.65万亿元,同比多增1.03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63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13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61万亿元,同比多增924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874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0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72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88亿元,同比多减362亿元。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570亿元,同比多增837亿元。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为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支持受疫情冲击的行业尽快恢复生产,长三角银行业积极作为。上海银保监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在沪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投放疫情防控贷款1678亿元,累计支持企业1.26万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减免本金及利息3854万元;中小微企业到期贷款本息延期规模达242亿元,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有8718户贷款本金和4855户贷款利息得到延期支付。

与此同时,针对“新基建”、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求,银行业也提供了专项金融支持。例如,为支持疫情衍生出的新产业机遇,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率先推出针对“新基建”的优惠利率专项信贷方案,并承诺提供信贷专项额度50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设立了制造业专项贷款,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5G与光通信等8个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则为“新基建”领域项目安排累计10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全力助推以首批48个新基建重大项目为代表的上海重大产业项目等。

防风险、促发展“两不误”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信贷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略高于全国水平1.6个百分点,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总体符合预期。”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加之央行上半年及时出台对冲政策,长三角信贷增长受到疫情的影响并不明显。”

不过,陶金也指出,虽然长三角地区整体信贷情况较为良好,但由于上半年信贷规模扩张较快,或将累积一定的潜在金融风险。“尤其是在实体经济复苏不及信贷增速的情况下,住户部门长期贷款增加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房地产交易的过快恢复。若长期贷款持续多增,需警惕房价加速上涨,防范房地产市场过热风险。”陶金称。

展望下半年,陶金强调,信贷资金投放要与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匹配。“下半年,信贷业务的扩张速度或有所减缓,同时银行将加强对实体经济的让利力度,这可能对银行经营造成一定压力。银行需要在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加强风控工作,压降不良,并及时补充资本,以应对经营和盈利压力。”陶金表示。

证券业:业绩普增,多措并举“出实招”

◎记者王媛媛

今年上半年,得益于A股市场交投活跃,证券业业绩亮眼,近九成券商实现盈利。长三角券商亦表现不俗,按照母公司口径统计,15家长三角券商上半年录得营业收入近600亿元,净利润超250亿元。长三角证券业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多措并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上半年盈利逾250亿元

今年上半年,A股交投活跃,叠加资本市场政策红利预期,券商各项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根据中证协7月24日发布的数据(未经审计),134家证券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突破2134.04亿元,同比增加19.26%。其中实现盈利124家。同期,134家证券公司净利润831.47亿元,同比增幅24.73%。

行业发展向好,长三角券商亦取得不俗表现。从上市券商来看,在今年上市的3家券商中,长三角独占两家——2月中银证券上市后,国联证券于8月登陆资本市场。Wind数据显示,按照母公司口径统计,截至6月30日,15家长三角券商录得营业收入583.13亿元,净利润255.45亿元;两者在中证协公布行业盈利数据中,皆约占三成左右的比例。

截至目前,已有国元证券、东吴证券、光大证券3家长三角券商公布了上半年业绩快报,3家券商营收、净利润均双增,尤其是净利增幅皆超30%。

国元证券表示,6月末,证券市场较为活跃,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增加较多,同时公司自有资金也有所增加,导致公司资产总额比年初增长5.93%。

东吴证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拓展各项业务,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公司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自营业务实现较好增长。

光大证券称,上半年,公司聚焦战略引领、推进机制改革、夯实发展基础。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度改善,主要业务保持稳健发展。

多措并举服务实体经济

今年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长三角证券业多措并举,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出实招。

在支持复工复产方面,上海证监局副局长吴萌曾表示,上海证监局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一是推进政策宣导落地,积极建言献策。二是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作用。三是引导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辖区20家证券公司助力各地企业发行疫情防控债或资产支持证券超过440亿元。29家资产管理机构参与投资疫情防控债83亿元。四是积极倡导辖区资本市场主体履行社会责任。证券基金期货行业捐助超过2亿元,其中上海基金同业公会组织行业设立“上海基金业致敬白衣天使专项基金”,规模近4700万元。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长三角多地抓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契机,助力企业做优做强。

例如,苏州市出台《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支持引导企业通过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上半年,苏州市新增上市公司11家,其中境内A股9家(科创板4家),香港联交所2家,新增上市企业占全省的42%以上。境内A股上市公司累计达128家,保持全国第五;获科创板受理企业累计达37家(含10家已上市企业),位居全国第三。

与浓厚的科创氛围相匹配,长三角券商亦积极支持科创板企业上市。据Choice统计,长三角券商上半年服务科创板企业33家,占行业服务总企业家数的比例已逾三成。

此外,长三角券商还积极探索区域金融同业合作。例如,为落实上海市委有序复工复产和防疫防控两手抓的要求,浦发银行与国泰君安于4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抗击疫情及复工复产、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共同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证券业在帮助大学生就业方面也积极发挥作用。近日,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国证券业协会、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2020年“扬帆计划证券行业大学生实习”活动正式开启。经统计,目前已有48家证券公司通过团中央“全国大学生实习服务平台”发布了2284个实习岗位。

保险业:规模扩张,投资、保障两不误

◎记者罗葛妹

随着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二季度以来,长三角GDP增速顺利“转正”。在此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保费收入增长表现良好,保险机构在助力长三角经济复苏方面也作了诸多努力。

保费增速和保险深度“双升”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1.6%,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长3.2%。其中,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半年GDP总量达110717.82亿元,同比增速达1.66%。

长三角地区上半年保费收入也实现正增长。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长三角地区上半年共实现保费收入6036亿元,同比增长6.51%。

具体来看,浙江省表现最亮眼,上半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46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59%,在全国各地区中排名第五。

上海和安徽进步最明显,上半年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000亿元和854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09%、3.39%。今年一季度,两地保费收入增速均为负数。

江苏省则稳坐“一哥”宝座,上半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500亿元,同比增长6.7%,市场份额占全国9.2%,排名第一。

从保险深度看,由于保费增速大于GDP增速,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保险深度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25个百分点,从5.2%增至5.45%,略低于全国平均保险深度(5.95%)。

其中,江苏、浙江保险深度分别为5.35%、5.78%,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0.53和1.14个百分点;上海和安徽两地的保险深度则不同程度同比下滑,分别降至5.76%和4.87%。

保险深度是分析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当地保费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DP)之比。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保费收入迅猛发展,保险深度呈增长态势。权威数据显示,我国保险深度已由2012年的2.98%增至2019年的4.3%,与全球平均水平逐渐缩小,但全球发达经济体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助力经济复苏险企齐发力

今年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长三角地区仍然能取得良好成绩,离不开保险机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作用。

根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多家保险机构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的情况,今年上半年,保险业支持长三角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形式较为多样化。

其中,以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为代表的保险机构,主要通过投资来支持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据介绍,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平安人寿投资长三角各省市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合计约560亿元,通过股权/债权计划、信托计划、股权基金等方式投资长三角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合计约290亿元。

上半年,中国人寿投资条线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超过215亿元,投资总量则已超2950亿元。

以中国太保、中国大地保险为代表的保险机构,则通过推出系列个性化保险产品,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助力各行业复工复产。

疫情期间,中国太保设计和推广了“123”助力复工复产保险方案以及线上化的保险产品、技术工具和服务体验,为企业和一线纾困解难。

中国大地保险创新建立起一套由政府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推出“政银保”模式。以上海为例,该公司目前已经累计为上海市超百家科技类小微企业提供“政银保”保证保险服务,保额超过4亿元。

太平人寿在“稳岗促就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据介绍,疫情期间,该公司一方面为代理人提供特殊津贴,确保其工资收入不受损。另一方面加快开设分支机构速度,向全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截至5月底,新吸纳社会劳动力达到13.5万人。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