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一纸新规将网络小贷打入寒冬,结束“躺赢”时代后,实力派机构转向消费金融并力求牌照是大势所趋。
小贷严管的另一面,持牌消金迎来了监管的定向“松绑”。日前,银保监会办公厅已在近日下发《对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进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 从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以及增加资本补充方式两方面对消金机构融资手段举行“松绑”,引发业内关注。
除了定向政策“松绑”外,监管对后续消金机构的定位及进展也给出了方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发表研究文章《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提到,要管理好金融机构风险。金融是特许行业,必须持牌经营,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放贷和金融诈骗活动。要稳步打破刚性兑付,该谁承担的风险就由谁承担,逐步改变部分金融资产风险名义和实际承担者错位的情况。
“一紧一松”之下,消金机构如何打造核心风控能力,摒弃“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粗放风控思路?如何探究优势细分领域,加快核心数据和客户资源积存,增强风险抵御?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如何有序发展,杜绝暴力催收,降低贷款利率,践行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2.0 : 合规壁垒加强
上个月,在监管部门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小贷公司跨区业务、联合贷款出资比例、单户贷款余额上限以及资本金等方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苛刻要求,为网络小额贷款装上“安全阀”。强监管严准入的规定下,一些缺乏优势以及违法违规的小额贷款公司势必将面临淘汰,为银行和其他金融公司提供了扩大市场的机遇。
进一步规范网络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门槛,约束了企业行为,这将有利于整个信贷行业的良好经营,促进普惠金融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先天基因具备小额、分散、普惠特质的持牌消金机构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因为2.0时代的普惠金融,特征是强调个人隐私保护、合规发放贷款以及责任金融意识,正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这个阶段更具备竞争优势。
兴业证券在报告中指出,如果持牌机构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进行承接——比如通过对特殊场景的风险把控增加新产品供给,例如借助风控能力,提供一些利率水平符合要求且风控能力好的产品,减少对客户风险溢价的索取,那么消费金融公司将获得一次在市场份额上跃迁的机会。
无论从金融产品创新还是扩大内需角度看,消费金融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消费信贷的发展对于刺激消费、优化消费结构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以马上消费金融为代表的持牌机构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消费金融服务,以产品和服务创新助推消费升级。
正本清源 厚积薄发 消金机构获力挺
自2009年8月《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正式下发以来,国内的专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走过10个年头,按照股东背景形成银行系、产业系、互联网系的布局。随着参与主体多元化,业务发展和运营模式成熟化、精细化,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间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市场竞争格局。以马上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为代表的头部机构,具有丰富的场景、技术、流量和资金支持,形成强者恒强的格局。相比之下,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因为杠杆限制和资金匮乏体量维持在百亿左右。
已获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早期以银行系为主导,当前渐渐向互联网系靠拢。蚂蚁、陆金所、度小满、携程、新浪、唯品会等融入持牌消费金融业务中,金融科技成为持牌消金的竞争核心。今年以来,平安、小米、光大消费金融已经开业,注册资本都在10亿以上,并且均是以存量身份进场,为消费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消费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受益于新生代群体消费能力与需求不匹配、技术进步、政策等多因素驱动。我国短期信贷消费余额从2015年的4.1万亿上升至2019年的9.92万亿,年复合增速24.72%;整体信贷消费余额从2015年的18.95万亿升至2019年的43.97万亿,年复合增速23.42%。对比美国,2018年末中国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占GDP的比例为9.8%,美国为19.5%,我国消金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特别是当前,消费金融作为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助推器,能够极大地促进居民消费,进而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银保监会日前下发的通知,则被业内认为是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明确信号。通过适当降低拨备监管要求,拓宽市场化融资手段和增加资本补充方式,监管新规可谓向消费金融公司送上了一个大“礼包”。
金融的尽头是科技
整个消金行业的发展,反映了从信用数据到数据信用的过程。信贷科技的原理在于场景、数据、科技与信贷业务的融合,从而扩展业务客群、提升风险定价能力。根据新规,消费金融机构应与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定位,探索优势细分领域,加快核心数据和客户资源积累;打造核心风控能力,摒弃“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粗放风控思路,利用金融科技和微贷技术强化自主风控能力建设。
在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赵国庆看来,随着金融服务的便捷化、场景化、智能化、个性化需求持续增强,运用好大数据分析、金融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风控科技手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多位消金公司负责人直言,向线上转型,打造自主获客、风控的体系和科技能力,同时开拓更多场景,是眼下最要紧、最迫切的需求。
盛银消费金融总经理王剑表示,盛银消费金融正在搭建和打造自主获客和风控体系,与头部平台合作开拓更多场景来挖掘客户,而不是简单地依托导流模式。
中银消费金融助理总经理刘纲也表示,未来将更加注重技术升级和客群下沉,同时也将广接场景,把客户群体做得更加多元。
展望未来,持牌消金的突破口在于“极致精准“,即借助信贷科技手段,通过获客、投放、风控等方面的精准计算,提升信贷业务的运行效率,扩大信贷客户的覆盖面,通过价值效应实现资源配置效率优化。
关键词: 消费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