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强法治促管理防风险打造法治央企
5年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超3300亿元
全面依法治企是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央企业深化法治建设,加强规范管理,防范化解风险,助力企业改革发展。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中央企业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5年来累计处理中央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近两万起,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超过3300亿元。目前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全部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重要子企业设置比例超过90%,法务人员达到3.2万人,比2015年增长60%,专业化率超过80%。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国资委始终把强法治、促管理、防风险作为保障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的法治央企,将法治要求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覆盖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确保企业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央企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没有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持续强化法治建设,全力做好规范管理、防控风险这篇大文章。”翁杰明说。
建立重法治防风险机制
据悉,国资委在工作中加强政策法规、产权和财务管理、监督追责等多部门协同联动,逐渐探索形成了一套推动企业依法合规、规范管理、防控风险的工作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法治建设,提升依法治企能力水平,国资委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于2017年7月印发《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明确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共18项职责,不断强化依法治企主体责任。
目前,88家央企集团在董事会明确推进法治建设专门委员会,90家将依法治企要求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许多企业建立党委(党组)中心组定期学法、述职必述法、干部任前法治考试或谈话等制度。翁杰明指出,“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等理念日益牢固,自上而下重法治、促合规、强管理的良好局面蔚然形成。
当前法治工作深度参与央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混合所有制改革、投资并购、科技创新等重点任务,中央企业严格落实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大决策100%法律审核把关要求,5年来累计审核近600万项。
同时,全面推进合规管理工作,推动将合规要求覆盖各业务领域、各职能部门、各级子企业和全体员工,贯穿业务开展全过程。“国资委始终高度关注涉外法律风险防范,指导中央企业定期开展排查,针对投资准入、资本市场、知识产权等高风险领域,及时采取管控措施,防患于未然。”翁杰明告诉记者。
翁杰明说,国资委还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督机制,着力打造事前制度规范、事中跟踪监控、事后监督问责的监管闭环。坚持“先立规矩后办事”的原则,加快健全国资监管法规制度体系,截至目前,国资委现行有效规章27件,规范性文件212件,为国资监管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制度基础。
依法治企推进合规管理
有效防止中央企业的决策违规、经营违规和各种腐败现象,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中央企业的合规管理。翁杰明说,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也加大了对中央企业合规管理的指导。
2015年12月,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2016年4月,国资委印发《关于在部分中央企业开展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将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东方电气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中铁五家企业列为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各企业积极推进,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翁杰明说,2018年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构建了全域性的企业管理合规体系。在反商业贿赂、反垄断、应对出口管制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合规管理指南,指导企业在各个重点领域有效应对。
目前中央企业全部成立合规委员会,出台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合规管理“三道防线”。与此同时,国家电投等不少企业探索构建法治框架下的法律、合规、风险、内控协同运作机制,着力打造“法律合规大风控”管理体系。
翁杰明强调,“下一步,还要在做深做实上下功夫,使整个合规管理水平和效率都有明显提升”。
突出抓好涉外风险管控
近年来,中央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机构和项目8000多个,“十三五”期间海外营业收入超过24万亿元,利润总额接近6000亿元。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将强管理、防风险贯穿国际化经营全过程,确保走得稳、走得好。”翁杰明说。
为加强境外法律专题研究,国务院先后编印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风险防范指引,推动企业提前研判、深入评估风险。翁杰明表示,今后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大相关工作力度。
加强预研预判。国资委将指导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重要国家和地区风险调查评估机制,密切关注政策法律变化,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实时动态监控,做到“心中有数”。
聚焦重点风险。国资委将加大排查处置力度,突出做好投资准入、海外运营、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法律风险防范,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稳妥处置纠纷。一方面全力统筹内外部资源,通过诉讼、仲裁、协商等多渠道寻求解决方案,坚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及时做好复盘,堵塞管理漏洞,实现以案促管。
加快人才培养。从强化顶层设计、加大选拔力度、开展专业培训等方面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加快培养一支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精通法律专业的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队伍。
□ 本报记者 徐伟
□ 本报见习记者 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