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千年运河千里行”暨“爱上大运河”中外媒体采风团到访枣庄,枣庄市副市长接受记者采访。沙见龙摄

中新网枣庄10月17日电 (沙见龙)“枣庄是京杭大运河由苏入鲁的南大门,运河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不断加强对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力度,使枣庄段经济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17日,枣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吉忠在接受“千年运河千里行”暨“爱上大运河”中外媒体采风团采访时,分享该市活用运河资源,打造沿运城市新“脉动”的实践和经验,让“诗与远方”携手迸发内生动力。

京杭大运河枣庄段全长约94千米,其中大运河中河台儿庄段长42.5公里,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开通后从未断航,是江北地区唯一没有断航过的大运河主航道,而且还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段东西走向的航道。据刘吉忠介绍,目前,枣庄拥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中河台儿庄段)、1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7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

“古城重建,是保护传承运河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刘吉忠说,依托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儿庄大战旧址和大运河中河台儿庄段,枣庄以台儿庄古城重建为载体,恢复重建了1938年被日本炮火毁灭的台儿庄古城,留存古驳岸、古码头、古船闸原貌,继续发挥原有的运河水系框架作用。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先后被确定为大陆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经典案例奖”,成为古城建设和保护的典范。

“实现对大运河的合理利用,要先以最严苛制度进行保护。”刘吉忠说,为改善大运河中河台儿庄段水质,加强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和遗产区环境整治,发挥大运河枣庄段全线通航的优势,枣庄把握“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机遇,启动了运河航道扩容工程,使大运河枣庄段航道全线由三级升为二级,运输能力扩大一倍。“运河按相关要求,划分出核心保护区和15公里重点保护区,严厉查处保护区域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切实保护环境景观。”

10月17日,“千年运河千里行”暨“爱上大运河”中外媒体采风团到访枣庄,枣庄市副市长接受记者采访。沙见龙 摄

在枣庄“活用”运河资源的思路里,打造运河城市品牌是实现诗与远方“牵手”的重要方法之一。刘吉忠说,围绕运河枣庄段的特色,该市以“鲁风运河·生态枣庄”为名头持续擦亮旅游品牌,推进淮海经济区域、京杭大运河城市联盟和京沪高铁旅游联盟的区域旅游合作,成功举办诸如中国运河产业枣庄峰会、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年会等重要节会。

当前,各大沿运城市都在抢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全力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讲好大运河故事,塑造运河文化品牌,以带动当地文化旅游发展,“这对枣庄来说也是难得的机遇”。刘吉忠说,在这方面,枣庄在成立专门建设指挥部,健全推进机制,编制建设工作规划的同时,实施了包括台儿庄大战旧址、大战纪念馆等在内的6项保护传承工程,着力构建“台儿庄古城—大运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大运河文旅小镇—微山湖”区域联动的“一城一河一区一镇一湖”发展新格局,形成大运河文化带主轴带动整体发展、交通网络高效连接、多点联动合力发展新格局。

除拥有“耀眼”的运河遗产外,枣庄还是鲁班、墨子故里,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刘吉忠表示,近年来,该市不断发掘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功创建成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建有2处国家级、5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台儿庄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成为全省首个由国家安全部批准建设的“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此外,枣庄深挖墨子、鲁班、奚仲等历史名人文化精髓,搭建文化载体;发掘140多年的中兴煤矿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工业文化旅游品牌。

“今年建市60周年,是枣庄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续写辉煌的新起点”。刘吉忠表示,瞄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枣庄将全力打造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示范市、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市、运河文化带生态宜居市、鲁南门户枢纽市、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关键词: 枣庄 活用 运河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