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听起来不是个新鲜事儿。早在很久之前,在家门口的菜市场,就有不少勤劳的摊主一边卖菜一边择菜,以稍高的价格卖出这些净菜。现在,在手机APP上买菜,不管是叮咚买菜、盒马,还是饿了么、美团上的“云端”菜市场,都有“快手菜”“半成品菜”的分类。除了普通的净菜,越来越多的预制菜肴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以往,要经过洗菜、择菜、切菜、配菜才能开始烹饪的菜品,现在打开包装就可以直接下锅,轻轻松松做出一大桌来待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近7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之后或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王灿
超八成消费者年龄为22-40岁之间
预制菜到底是个啥?事实上,它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一般它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从简单切好的净菜,到冷冻的水饺、手抓饼、炸鸡柳,再到饭店用的料理包,都属于预制菜的范畴。而最近走进大众视野内的预制菜,其实指的是预制菜肴这一新兴品类。
某生鲜平台上售卖的预制菜品
打开手机上的买菜APP,手抓牛大骨、老卤牛杂煲、剁椒鱼头、面筋塞肉……各种各样的大菜有了专门的分类,在生鲜平台上售卖,销量还很不错。来到线下的生鲜超市,部队火锅、烤鱼、鱼香肉丝……以前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准备的菜品,现在配好了调料,加热或简单烹饪即可食用。店内打出的宣传标语上写着,“方便又好吃,五分钟做出餐厅味。”下午四点多钟,不少年轻消费者在这里驻足选购。一位30岁左右的男士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因为工作日也时常在家做晚餐,平时上班又没有太多时间准备食材,所以偶尔会来购买一些半成品菜,觉得味道还不错、价格相比饭店的成品也还可以接受。
南京市某生鲜超市售卖的预制菜品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制菜终端消费者中超过八成用户年龄位于22-40岁,近六成为女性用户。其中超八成用户每周消费预制菜产品,购买原因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青年是预制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在上班族缺少做饭时间的情况下,预制菜在消费者端的发展潜力巨大。
南京市某生鲜超市售卖的预制菜品
“预制菜的出现有几方面原因,包括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小户型家庭的增长、单身居住者的增多等。”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零售专家鲍跃忠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总的来说,需求方面因素的存在,拉动了预制菜消费的广阔市场。
相关企业频获数千万级别融资
在“懒宅经济”、“单身经济”、“消费升级”等一系列概念鼓动下,预制菜不仅在消费者端加速增长、需求明显,在资本动向上的潜力也不容小觑。预制菜产业各环节的相关企业,2020年至今陆续获得多笔数千万级别的融资。
2021年上半年,来自江苏苏州的味知香抢到“预制菜第一股”的名号上市,迎来12个涨停板,市值最高达到140亿元。三餐有料半年内完成3轮融资;另一家来自苏州的珍味小梅园,在今年10月15日刚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B轮融资;专注川味预制菜的王家渡食品,A轮融资金额高达近亿人民币。
当下,我国预制菜企业入局者众多,有业内人士将其分为专业派、新零售派、餐饮派以及肉食派等。除了来自专业派的“味知香们”外;还有锅圈、盒马鲜生等新零售派代表,需求上涨倒逼其向预制菜产品布局;西贝、海底捞等餐饮派代表也面向消费者推出零售方便菜肴,比如番茄牛肉、辣子鸡等;以及双汇、金锣等肉食企业。另外,安井食品等速冻食品龙头也不甘示弱,推出了预制菜品。
2023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在中国属于刚起步阶段。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冷链物流布局,预制菜市场将BC(Business Customer,企业和消费者)端同时加速发展,之后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
预制菜行业形成千亿规模市场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消费者端的需求之外,或可从餐饮企业端和冷链物流端来看看。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门店达到41641家,近年持续高速增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连锁门店对于增效降本的需求高,预制菜食品能有效缓解厨房人员成本压力。另外,冷链物流保障了预制菜品的新鲜度并提升了销售半径,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助于预制菜行业业务拓展和扩充。
未来,预制菜市场又会如何呢?艾媒咨询认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5165亿元。在新零售专家鲍跃忠看来,预制菜方便快捷,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家庭烹饪效率,进而或可提升社会工作效率。受需求影响,其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但预制菜肴这种在健康、营养等方面仍存争议的新事物具体会如何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校对 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