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日本60%的渗透率,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

“年夜饭半成品套餐,14道家宴398元”“春节团圆饭私房预制菜,12道家宴298元”“宫保鸡丁、咕咾肉、老坛酸菜鱼、素什锦……年夜饭半成品8道菜248元”。

12月29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年夜饭半成品”“春节预制菜”等关键词,发现半成品预制菜销售火爆,一款“15道菜668元全家福半成品套餐”评价达2万+,好评度为97%。

此前在“宅经济”刺激下,预制菜已站上风口。“消费升级和生活节奏加快,外卖及团餐业务兴起,叠加冷链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预制菜行业迎来供需双旺。”有业内人士表示。

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市场规模约为2100亿元,到2025年行业规模有望增长至6000亿元左右。更有企业认为,“随着我国预制菜行业的逐渐成熟,参考日本60%的渗透率,我国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

15分钟1桌好菜?“宅经济”下预制菜直面餐饮行业痛点

“解冻后,放点自己喜爱的蔬菜,下锅翻炒,商家配好的调味料包倒入,再炒几下,一道相当美味的洋葱牛排就出锅了,新鲜美味!”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预制菜心得。

所谓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加工完成的菜品,随后采取冷冻或真空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通过简单烹调或直接开封即可食用。有报告称其“好吃中最便捷”“便捷中最好吃”。

后疫情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悄然生变。相比方便面、方便水饺等,预制菜更加丰富且口味不错。相比下馆子,预制菜又便捷便宜,15分钟准备四菜一汤不是梦想,且价格不贵。

在餐饮界,受到“宅经济”的助推,预制菜行业迎来风口。从餐食供应来看,餐饮行业普遍面临“四高一低”问题:高食材、高人工、高房租、高能耗、低利润;从需求来看,消费升级生活节奏加快,更快+更好的餐食需求凸显;预制菜则可解决餐饮行业效率与成本之痛,也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餐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一家预制菜品牌珍味小梅园旗舰店看到,其产品包括老上海葱油饼、经典荷叶鸡、童年香酥手工鸡柳、小龙虾微波冻面等等。

以其金汤酸菜鱼为例,该产品500g售价39元,消费者的操作步骤为:“从冷冻层取出酸菜鱼,常温下解冻,锅中倒入500克清水;水沸腾后加入酸汤包,烧开之后加入黑鱼片,盖上锅盖;鱼片沸腾后加入酸菜包、土豆粉;烧开装盘即可。”

消费者小美(化名)表示:“我已经是第二次回购了,好吃,不比外面店里的差,在家放点配料就能吃啦。” 有消费者分享称:“可以再加些蔬菜丸子一起煮,全家人一起吃”,也有消费者觉得,“土豆粉的量有点儿少”“鱼可以再多点儿”……

高纲咨询分析师高海平告诉记者:“很多人居家办公,半成品和预制菜为这些人提供了方便。预制菜一般来说比在餐饮渠道吃到的菜便宜些,对一部人来说,性价比是个很大的诱惑力。”

据安信证券吴思颖介绍,“相比早期的预制菜行业,当前我国预制菜品的加工程度更高,品种更丰富,且部分规模企业开始入局,已经构建出成熟的销售渠道,并引入电商平台在线上销售预制菜。”

阿里美团新战场,专家称预制菜与外卖“相辅相成”

安信证券研报显示,我国预制菜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市场规模约为2100亿元,到2025年行业规模有望增长至6000亿元左右。

风口已现,众资本闻声而至。

2020年至今,预制菜领域备受资本青睐,多家企业获得了融资,入局预制菜行业的投资机构包括青松基金、零一创投、东合资本、元璟资本、创新工场、星陀资本、清科资管、虢盛资本等。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1起投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0亿元,涉及项目42个。从融资时间来看,2015-2016年是融资高峰期,融资事件分别有14起和17起,2020年-2021年是另一个融资高峰期,2020年预制菜赛道共有12起融资,2021年截至目前共有11起。

星陀资本创始合伙人刘泽辉认为:随着“懒宅经济”的盛行以及冷链物流的完善,预制菜行业在C端或许会迎来需求的爆发。当前整体格局分散,具备产品研发和渠道拓展能力的企业将更具优势。

峰瑞资本在2020年曾预判,预制菜很有可能变成阿里和美团的新战场。“因为,它能够平衡味道、时间、效率,让用户得以告别做饭繁杂的程序——省去洗、切、调味等步骤,简单加工就能吃上饭菜。”

“至于往长远看预制菜品类会挤掉谁的市场,这得回到我们解决一日三餐外加夜宵的3个主要场景:在家做饭、餐厅堂食、外卖到家。” 峰瑞资本表示:“假定预制菜品类成为一个启动与发展都很快速的黑马,增加了用户在家做饭的总量和频次,在吃饭这场存量竞争里,它会挤掉一部分外卖和餐饮店的生意。”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预制菜和外卖未来将会形成相互配合、相互补短板的发展格局。”

料理包也是预制菜的一种,料理包品牌当头菜高管简敏军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预制菜和外卖是相辅相成的,不存在打败的关系。”

吴思颖也认同二者相辅相成的观点,她对贝壳财经记者解释道:“外卖行业的爆发一定程度促进了预制菜需求的增长,而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和完善也帮助做外卖行业减少成本,提高出菜效率。”

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有企业去年预制菜收入超7亿元

在A股,多家上市公司均在预制菜领域有所布局,比如三全食品、国联水产、新希望、金龙鱼、安井食品、龙大肉食、海欣食品、味知香、天邦股份等。

贝壳财经记者在Choice金融终端看到,上面的预制菜概念指数自今年11月4日开始有数据,目前已经包含了14只股票。

12月24日,龙大肉食的证券简称变更为龙大美食,这背后是公司推进战略升级,明确了以食品为主体,以养殖和屠宰为支撑的“一体两翼”总体发展战略。

在此之前,龙大肉食与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4.26亿元, 项目名称为进口肉类精深加工及调味品生产项目,主要产品包括冷冻调理食品、预制半成品菜、预制成品菜、调味品等。

龙大肉食曾在11月24日对投资者表示:“现在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食品板块,做了以食品预制菜和肉制品加工类的战略布局。”

在2020年年报中,龙大肉食提到:“随着我国预制菜行业的逐渐成熟,参考日本60%的渗透率,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

国联水产则已经在预制菜领域布局多年,2020年国联水产预制菜品收入约为7.3亿元。

在2021年9月披露的一份公告中,国联水产提到:消费升级和生活节奏加快,外卖及团餐业务兴起,叠加冷链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预制菜行业迎来供需双旺。从外出就餐、家庭预制、100%DIY等主要就餐方式来看,预制菜取长补短,属于“好吃中最便捷、便捷中最好吃”的性价比之选,2020年新冠疫情让消费者对预制菜有进一步的认知,疫情过后预制菜市场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2021年11月10日,有投资者对国联水产提问:“公司已经很早就进入预制菜的赛道,现在市场的其他厂家纷纷入局,是否会加剧行业竞争?”

对此,国联水产回复称:“预制菜现在还未到拼成本的时候。预制菜赛道具有其特殊性,先行者只要做到成本最优、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渠道布局完善,其他的企业将很难跟上。比如,目前的餐饮渠道,更看重的是采购、品控、渠道和研发等一体化服务,中小企业难以追赶先行者。”

预制菜行业面临哪些痛点?如何攻破?

吴思颖指出:相较海外发达市场而言,我国预制菜行业整体还较为落后,仍然存在销售区域小、地域特征明显、参与者众多、行业集中度低、规模以上企业较少等特点,众企业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预制菜企业需要先通过深耕B端市场,在形成规模效应、累积足够的生产优势以及一定品牌优势后,再逐步走向C端。只有构筑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才有望帮助企业从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充分享受行业爆发红利。” 吴思颖表示。

朱丹蓬表示,区域性预制菜要走向全国化,最核心的是要构建全国化供应链及强大的冷链体系。而当下预制菜行业市场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没有国标;另一方面则是消费端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可能还不高,一些消费者会认为预制菜食品的营养有所流失或食材不新鲜,会造成食品安全上的隐患。未来产业端如何匹配和满足消费端的核心需求将是整个预制菜行业亟需解决的课题以及难题。

“近几年来,预制菜行业有一窝蜂扎堆的倾向,太多的企业扎向自助火锅这一个产品,而对风格各异、技术含量更高更复杂的各大菜系的炒菜投入不多;这个行业需要专门的行业自律组织,约定行规,避免一些企业为了过分追求低成本和好口味而采用不合适的食材、采用不合适的工艺。”高海平表示。

那么,预制菜的盛行,会对厨师行业造成冲击吗?

简敏军认为:“一定会有冲击,外卖几乎都没有厨师了。只有中大型的酒店才会有厨师。”

“我个人认为预制菜盛行是会对厨师业产生一定冲击的,因为它的出现的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解决餐饮业对厨师的高度依赖。” 吴思颖说。

“预制菜是去厨师化最好的一个品类。所以,随着中央工厂的崛起,预制菜的盛行,去厨师化会成为餐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朱丹蓬告诉记者:“但是,也不用担心厨师会批量失业,对于餐企来说,厨师是最核心的资产之一,虽然中央厨房在去厨师化,但是厨师还可以干别的,比如配菜、研发新菜等等。而且,餐饮业的生态不可能都是预制菜,很多商务正餐都是需要厨师的,厨师的应用场景不会消失。”

和府捞面负责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我们认为未来的“厨师”的角色会进化和多元化。比如和府的产品研发师,掌勺的不是一个门店的菜,而是负责全国几百家门店的菜品研发和品质把控。

关键词: 预制 经济 吴思颖 年夜饭 挤掉 赛道 朱丹蓬 外卖 国联 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