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下称《方案》)1月21日对外公布。《方案》提出,全面促进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其中包括,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潜力。澎湃新闻注意到,继高耗能行业电价上涨不受限制之后,绿色电力消费也将成为高耗能企业的刚性约束。
《方案》要求,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求,统筹推动绿色电力交易、绿证交易。引导用户签订绿色电力交易合同,并在中长期交易合同中单列。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消费绿色电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外向型企业较多、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的地区逐步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同时,加强高耗能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的刚性约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耗能企业电力消费中绿色电力最低占比。各地应组织电网企业定期梳理、公布本地绿色电力时段分布,有序引导用户更多消费绿色电力。在电网保供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对消费绿色电力比例较高的用户在实施需求侧管理时优先保障。
《方案》还强调了加强不同市场化机制之间的衔接关系:建立绿色电力交易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挂钩机制,市场化用户通过购买绿色电力或绿证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加强与碳排放权交易的衔接,结合全国碳市场相关行业核算报告技术规范的修订完善,研究在排放量核算中将绿色电力相关碳排放量予以扣减的可行性。持续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发展,大力推广建筑光伏应用,加快提升居民绿色电力消费占比。
绿色电力交易是在现有的电力中长期交易框架下,为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电源单独设计的交易品种。简单而言,用户可以通过电力交易的方式购买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量,消费绿色电力,并获得相应的绿电消费认证。此前,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大部分是火电等常规电源,新能源发电主要由电网企业保障性收购,大多不参与市场。去年9月,我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绿电有了专属的交易通道,并在电力市场交易、电网调度运行中具有优先权,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绿色电力消费。
据澎湃新闻观察,目前国内对绿电采购意愿最高的企业包括几类:在海外绿电市场的采购经验丰富、减排行动受到总部净零排放目标统筹的在华跨国公司;面临能耗指标不断收紧、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传统工业企业;希望以此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出口型企业。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电力交易,尤其是待水泥、电解铝、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等高耗能行业陆续被纳入碳市场后,将进一步激发绿电消费需求。
后续,绿电交易将与绿证市场、碳市场等有序衔接,共同促进新能源消纳,并避免用户在电力市场和碳市场重复支付环境费用,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绿电抵扣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