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风和日丽。万宁小海边,万城镇周家庄村东海田洋里一派忙碌景象:两三架插秧机正在田间沿着直线前进,一路种下绿色的秧苗;此外,还有田边整理秧苗的、挖开田埂排水的、田间挥动铁锹平整土地的身影。

与普通的田洋不一样,这是一块盐碱地,种的是“海水稻”。

“这稻子和家里种的看起来没区别呀?能活吗?”今年50岁的万城镇水边村村民朱阿香卷起裤腿,手捧秧苗,下到小腿深的泥水里,仔细补上插秧机遗漏的地方。见海南日报记者靠近,她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这块地是刚刚在万宁市环小海退塘还耕工作中被“退”出来的,面积近130亩。

能在盐碱地上种的水稻自然也不一般。“是经过太空育种培育出的美香占系列‘海水稻’。这也是该品种首次大规模种植。”在田边指导农民开田排水的三亚农科院院长黄琼君介绍,“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这个品种结实率高、熟色好,“最重要的是,它能在盐碱地上种。”

“这也是万宁第一次大规模种植‘海水稻’。”万宁市政府副市长陈月花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大规模引进“海水稻”种植,对万宁推动盐碱撂荒地复耕的意义重大,“万宁有近2万亩撂荒地,其中沿海一带因盐碱撂荒的就有6000多亩。而且小海退塘还耕工作还在进行中,将有更多盐碱地被‘退出’。”

美香占系列“海水稻”在实验室中产量能达每亩300公斤至400公斤。“这个数字非常神奇。”负责种植、管理“海水稻”的水边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麦孙和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我曾尝试过,在这片地上种了4亩多常种品种,一棵秧苗都没活。这水稻能在盐碱地上生长,会是一件神奇的事。”

“实际产量可能会有出入。”黄琼君听到麦孙和的话后笑着说,东海田洋的土地盐碱度分布不均衡,对“海水稻”的种植、管理都造成影响,“这与小海的潟湖地形有关。我们将作为技术指导,全程参与万宁‘海水稻’的种植。”

“这个产量已经超出我的预期啦,而且‘海水稻’品牌打出去就很有特色。”麦孙和也笑着说。尽管这一批“海水稻”才刚刚插秧,麦孙和就已经开始谋划注册属于万宁的“海水稻”商标。“等到‘海水稻’收割上市,商标也正好注册下来,希望能成为咱万宁的名牌产品。”他笑着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