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六年,柳药股份(603368.SH)业绩出现首次下降。

8月18日晚间,柳药股份披露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其三大业务增速均放缓,营业收入同比增9.90%;实现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降16.58%,也低于2019年同期。

次日,柳药股份股价低开并迅速被砸跌停,报17.72元每股,较高点跌超六成,创出一年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业绩下滑、股价新低导致公司股权激励几乎“失效”。2015年推出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因股价下跌已延期;2019年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价格14.44元/股,考核目标2020年和2021年营收增速不低于35%、50%(相较上年),目前来看恐难以完成。

期间费用大增拖累业绩

柳药股份主营业务以医药批发、医药零售和医药工业为主。

今年上半年,柳药股份营业收入为83.33亿元,同比增9.90%。其中批发业务、零售业务、医药工业实现营收67.50亿元、12.98亿元、2.40亿元,同比增长10.08%、7.18%、14.94%。虽然三大板块业务均有所增长,但增速已大幅放缓。

其中批发业务此前增速大多数在20%以上,零售业务2018年增速达50.54%,2020年降至31.72%,如今上半年首次降至个位数。

营收放缓的同时,今年上半年柳药股份实现净利润3.29亿元,同比变动-16.58%,是上市六年来首次下降。

柳药股份称,经营业绩主要受医保DRGs(按病种付费)推动公立医院强化药占比控制,对公司医院销售造成约8亿的增量影响;带量采购的实施对公司医院销售造成约7亿的增量影响。

而从柳药股份自身经营效率来看,公司扩张需要的费用增速远超营收,是盈利下滑的内在原因。

2014年上市以来,柳药股份营收从2014年的56.55亿元增至去年的156.69亿元,增长1.77倍;而同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费合计金额从2.64亿元增至10.03亿元,增长2.80倍。

即使在两年柳药股份营收已大幅放缓的情况下,费用依旧保持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三费金额增速均超过20%,其中销售期间费用率达6.15%。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业绩下滑、股价新低导致公司股权激励几乎“失效”。2015年推出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持股成本为55.59元每股,股价跌幅七成,已延期;2019年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价格14.44元/股,并且考核目标2020年和2021年营收增速不低于35%、50%(相较上年),目前来看恐难以完成。

账款回收周期拉长远超同行

由于政策调整带来的阶段影响,柳药股份称将发挥批零一体化优势发展零售板块,拓展高毛利工业板块等。

柳药股份六十多年来在医药流通领域精耕细作,上市时,柳药股份拥有145家直营药店,其中医保药店50家。不断自建及并购扩张后,截至2021年6月30日药店总数达735家,其中医保药店623家、DTP药店125家。同时2013年开始柳药股份上线药品电子商务业务,推动医药零售业务。2018年柳药股份通过收购万通制药60%股权,向上游发展药品生产研发业务。

通过并购、业务延伸,柳药股份形成医商一体化发展,促成了此前营收增长,但公司的现金流已略显不足。

上市以来,柳药股份应收账款从18.05亿元增至今年上半年末的86.42亿元,并且还有应收账款融资5.75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100天左右增至目前的158.84天,即使去年周转天数141.92天,也高于绝大多数同行。

今年上半年,柳药股份经营现金流净流出11.16亿元,同比下降91.38%,净流出额创出上市以来新高。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柳药股份现金25.16亿元,短期借款34.14亿元、长期借款2.85亿元,加上账款回收周期不断拉长,公司现金需求将大增。上市前,柳药股份资产负债率超过80%,在上市融资后曾降至48.43%,不过目前已增至65.86%。

并且由于受新冠疫情和医改政策收紧的双重影响,行业面临降价、控费、用药结构调整、竞争加剧等压力,致使药品流通市场销售总额增速有所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的扩张速度放缓或难免。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李顺)

关键词: 柳药股份 上市六年 净利首降 费用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