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吹来政策之风,一系列市场积极信号呈现幡动之势……”随着前两月国民经济数据近日出炉,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召开月度分析会,并发布了题为“风吹幡动——温和复苏中的中国经济”的月度报告。报告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复苏根基仍不牢固。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刘元春也认为,2023年经济复苏已开始启动,但仍处于修复阶段,而非扩张阶段。
风吹幡动
(相关资料图)
经济数据有喜有忧
作为本次CMF报告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邹静娴用“风动、幡动、心动”三个词开启了月度报告解读,让相对枯燥的经济数据显得更加生动起来。由于国家统计局历来有1至2月合并发布经济数据的惯例,前两月的经济数据可谓是2023年开年的第一张宏观经济成绩单。“这张成绩单背后,我们看到了政策优化调整后带来的政策风动,又有多个宏观数据表现出来的幡动,更有经历了‘漫长冬天’后对于‘春天’无比期待的心动。”邹静娴说。
报告认为,前两月呈现的经济数据有喜有忧。其中,工业生产、消费和投资表现亮眼。2月PMI(采购经济指数)指数52.6%,创2015年5月以来最高值,1至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随着疫情对消费场景限制逐步消除,前两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降转涨,同比增长3.5%。1至2月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增速5.5%,高于去年全年表现。
但同时,部分数据显示我国复苏根基尚需强固。物价方面,2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重回1时代,环比下降0.5%,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折射出需求端不足。就业方面,2月份调查失业率整体较去年年底有所上升。外需方面,1至2月货物进出口同比下降0.8%,去年全年增速为7.7%。储蓄方面,积累了大量超额储蓄,同时还出现大批提前还贷行为,说明居民对消费整体持谨慎态度。投资方面,前两月民间投资增速仅0.8%,处于低位。
快速修复
复苏前景乐观但需审慎
“从统计局和各平台发布的前两月数据能够看出,重启效应非常明显,中国经济复苏已经启动。”谈及对2023年中国经济开局的判断,刘元春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修复阶段,而且修复速度快于预期。
刘元春进一步阐述了经济处于修复阶段中的几个特征。首先,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在政策优化调整后,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修复是非常快的,由此各类参数也出现了快速的反弹。第二,我国供给端比需求端修复更快。第三,服务业修复快于工业,这是因为服务业此前受疫情限制较大,调整后出现了快速重启。第四,去年以来低迷的房地产业修复快于预期,例如,1至2月房地产销售额同比下降0.1%,相比去年全年下降26.7%,降幅已大幅收窄。
但刘元春也表示,修复与扩张仍有本质区别。他举了个例子:“我们目前一些数据恢复到了疫情前80%的水平,下一步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属于修复阶段,这之后,才会进入扩张阶段。”在他看来,尽管经济复苏前景相对乐观,但仍需审慎,要关注当前一些经济疲软迹象。例如,去年消费的核心增长因素汽车消费在近期出现疲软,一些车企开始打起了价格战来提振市场。房地产当前的快速修复有政策急剧出台快速释放的效应,未来能否转化为持续复苏仍值得观望。此外,当前消费虽然有所反弹,但没有出现预期中的报复性消费,这与疫情三年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信心不足等有关。
关键变量
或将影响经济走势
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在谈到今年经济开局数据时表示:“我的最大感受是,预计会强势反弹的数据,比如服务消费等,没有预期中的强,但预计走弱的房地产、出口等数据,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弱。”分析后续以及下半年经济走势,余向荣认为,有两个关键变量值得关注。
“今年经济增长将更多由内需驱动。”余向荣认为,消费和服务业的追赶效应将是决定今年经济增速的一个关键变量。“毫无疑问,服务行业是今年经济修复的主导力量。”余向荣分析,这些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将能够更好地吸纳就业,同时有可能带来就业和收入的改善,从而进一步改善消费,实现良性循环,这或将成为后续消费复苏的最大、可持续性的支撑。
余向荣关注的第二个关键变量是房地产业。他认为,随着政策放宽,以及信心的逐步修复,房地产行业可能会在高线城市率先出现复苏。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今年2月,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房价环比均呈现微涨趋势。随着高线城市房地产业回暖,将进一步向中低线城市传导,实现房地产业企稳。(记者 赵语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