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稳投资开局良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763亿元,同比增长12.2%,比2021年加快7.3个百分点,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8.3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1%,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4%。投资增速明显加快,为提振需求注入强劲动力,为稳增长贡献了积极力量。过去一周之内,多个金融监管部门也相继发声,稳增长、稳预期信号密集释放,金融支持实体政策全面加力。
稳投资成效固然可喜,但也存在隐忧。资金问题是投资的关键问题,强劲的投资需要资金持续有力的支撑。然而,2月份金融数据显示的资金支撑力度略有不足。根据央行近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4.15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0.9个百分点;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亿元。从数据本身看,若要稳住投资良好势头,金融对稳投资的支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稳住投资良好势头,货币政策要积极主动,要调节好货币总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投资,顾名思义,投入的是资金。持续的投资需要持续的资金。没有一定的货币增量,投资项目启动和落地都会受到掣肘。投资开工的项目越多,需要的资金量越大。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力量。面对稳增长压力,各地都在积极推进项目投资落地,因此资金需求量很大。如果没有货币总量的适度增长,资金就会趋向偏紧状态,从而影响投资进度。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但也需要一定规模的货币增量保证“精准滴灌”。尤其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货币政策更要关注货币总量,着力冲减美联储加息对流动性所形成的预期收紧。
稳住投资良好势头,要谨防利率升高,避免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投资增量和利率,二者负相关。利率高,资金使用成本就高,就会抑制投资积极性,尤其是民间投资积极性。民间投资是投资中活力非常强的部分,也是投资长期向好的坚实支撑。激发出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投资就有了可持续的基础。然而,利率对民间投资的影响较强。一旦利率升高,民间投资便率先被挤占。为避免利率增加挤占投资,要坚持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着力降低融资成本,形成有力度的信贷投放。
一言以蔽之,稳住投资良好势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在“量”和“价”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在保持政策定力的同时,增强政策灵活性,配合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形成互补互促的政策合力。如此,投资才能在助推经济增长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