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图片社区,Flickr的年度数据报告往往能为我们揭示一些摄影行业的现状。比如,近几年的年度报告就透露:智能手机已经全面超越相机,成为当下最受用户欢迎的拍摄工具。因为每年上传Flickr社区的照片,已经有接近70%的照片来源于智能手机,而传统家用相机的比重已经不足10%。
事实上,哪怕没有Flickr的明确数据,只要你走在街头,举起手机拍摄的熙攘人群就已经传递了这一真相——人们更爱举起手机拍照,而不是笨重的相机。
无疑,这也驱使着智能手机厂商进一步挖掘智能手机成像的各种可能,vivo就是其中之一。在早年间,vivo Xshot系列将专业影像与智能手机结合,提供了高品质的静态图像;而去年的vivo X30 Pro通过极清双主摄的设计,配合1300万像素潜望式镜头,实现了60倍超级变焦,拉近了人与景的关系,也让拍摄变得易如反掌。
现在,伴随历史车轮的滚动,vivo也再次推动了移动影像的进步。在5月21日下午举行的 “微云台大影像”线上技术沟通会上,vivo详细为外界展示了vivo X50创新的云台设计。引领无数创新的vivo,这一次,更“稳”了!
创新永不止步,影像革命到来
和传统相机一样,数字成像也是光的艺术,画面通过光线进入镜头,捕捉到的信息传递到镜头背后的感光元件上,在用户按下快门后,上千万个感光二极管会将它们准确的转化成数字信号。随后,相机内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会将这些数字信息经过特定的模式组合,最终输出成一张与现实环境相同的照片。
但在日常的拍摄中,要想得到一张清晰的照片却没有那么容易,即便是在光线正常的环境下,只要手部出现的轻微抖动,往往都会让画面出现模糊;而在弱光环境下,情况则变得更为严重,为了拍出清晰锐利的图片,普通用户很可能需要拍摄2-3次才能成功。稍微了解摄影知识的用户或许会知道,模糊的原因在于过慢的快门速度,此时若想要提高拍摄的成功率,则需要手机具备相应的防抖机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光学防抖就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商业拍摄中了,而智能手机也不落人后,近几年,电子防抖和光学防抖不断现身于产品中,前者通过多帧合成、后期锐化等算法,消除相片的模糊,而后者大多通过陀螺仪、马达等手段,以反向抖动的方式移动镜头模组,最终延长手机的安全快门时间,以提高出片率。
vivo X50的微云台技术则可以看做是光学防抖机制的演进版,很显然,在克服抖动方面,微云台拥有比传统光学防抖更具实力。vivo提供了一组数据说明了这一点,通常在没有光学防抖的前提下,普通人能够接受的安全快门是1/50秒,当快门时间超过这一数值,普通人的出片成功率会大大降低;而在传统滚珠式光学防抖的加持下,安全快门时间可以到达1/8秒。也就是说,在光学防抖的加持下,手机出片的成功率能够提升6.25倍。
而在微云台的作用下,安全快门时间能够再拉长一倍,即便是在1/4秒的快门时间下,普通用户也能顺利拍摄出清晰锐利的照片,因此,装备有微云台的vivo X50的防抖能力,是普通设备的12.5倍。
可别小看这几百毫秒快门时间,事实上,对于成像品质和成像体验而言,更长的曝光时间能带来质的飞跃。在弱光环境下,真实的长曝光能够让CMOS感知到更多的画面信息,从而更有利于设备得到明亮清晰的夜景照片,最终的成片效果是数字合成无法比拟的。另外,更长的安全快门时间也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基于微云台,任何人都无需养成“铁手”,拍下清晰的照片也变得更容易了。
(普通夜景)
(微云台夜景)
落实到设备中,微云台对于vivo X50的弱光成像也的确有极大地正面作用。在基础情况下,vivo X50的主摄相较X30 Pro提升39%;部分手持场景感光性能甚至提升高达220%,它们能够带来更丰富的暗部细节,也能进一步提升画面品质。从vivo官方提供的样张中,我们就能看到夜景成像的飞跃。
成像质量的提升,也与vivo X50微云台先天的结构设计不无关系。传统OIS光学防抖模组往往会加装在手机镜头上,而镜头与CMOS相互独立,因此在开启防抖后,抖动的镜头往往会让画面边缘出现难以避免的模糊和画质损失。而vivo微云台却将传感器与镜头做成了一体设计,当镜头进行抖动补正时,CMOS也会进行相同的运动,真正做到了100%的模组整体防抖,从而不会出现传统OIS防抖的画面损失。
也正是得益于整体模组抖动的特性,微云台在启动时也能获得比传统OIS光学防抖更大的防抖角度,3.2倍的抖动补偿最终让用户更轻松的在弱光或是运动环境拍出清晰的图片。
很显然,在Vlog时代,微云台的防抖也具有先天的优势。vivo X50也针对运动拍摄的场景进行了细致的优化。除去传统常见的X轴转动+Y轴转动的防抖角度外,X50还结合了X轴平移+Y轴平移+Z轴旋转的电子防抖算法,最终首次在手机中实现了5轴视频防抖效果。
黑科技落地,vivo X50迎接更多挑战
每一年的APEX概念机都为智能手机的未来形态指明了方向,从零界全面屏、屏下指纹识别到屏幕发声,vivo不断地将技术从实验室里搬出来,并将它们落实到实际的终端里去,而vivo X50的微云台技术也源自于此。在APEX 2020概念机亮相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vivo就敢于将微云台下放到量产产品中,其中需要克服的难点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越来越轻薄的智能手机内部留给各类元器件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这也意味着厂商往往需要采用集成度更高的传感器、芯片以及屏幕模组。然而光学成像却很难为了轻薄而妥协,vivo产品经理韩伯啸在微博透露,vivo X50的机身厚度仅有7.4xmm,而整机重量也只有170g左右,要在本就捉襟见肘的空间内塞下更大的传感器、云台结构和多摄模组,这本身就是一项艰难的挑战。
事实上,微云台本身就具有既复杂的精密结构,它由限位机构、双滚珠悬架、镜头、音圈马达、双S型FPC排线、T-FPC、磁动力框架以及保护盖构成;整体面积约为普通主摄平均占版面积的5倍、潜望式摄像头的3.2倍,因此在此前,如何将它小型化、量产化地塞入智能手机,一直都是困扰手机厂商的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而最终,这一点难点被vivo的工程师克服了!vivo X50的微云台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堆叠方案,通过异形结构磁动框架,在确保功能性的同时,彻底将云台的体积做小。当然,这也给内部的电子走线、元器件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知道,大量垂直水平放置的元器件需要异形排布,内部电路需要重新设计,框架体积也需要进一步压缩。经过数千次调优尝试,最终选择内缩式结构,才有了现在稳定且平衡的内部电磁框架。
高集成化的设计也让vivo X50的生产误差来到了最严苛的顶点。仅在磁动框架内,材料公差就比行业普遍的±0.05mm提升了近一倍;为削减FPC给摄像头模组防抖过程中的拉力,微云台采用vivo史上最薄的“双S型FPC”,厚度仅为0.07mm,相比行业普遍的0.1mm加工精度,工艺难度更大。
无疑,以创新为驱动力的vivo团队,又创造了一项历史新纪录,在X50不到7.5mm后的机身内,微云台不止创造了手机影像能力的新革命,同时也是智能手机结构设计的新模板。而这也再次凸显了vivo在产业链创新上的硬实力,它再次突破了成本和工艺极限,让复杂的实验室技术,真正落实到消费者的身边。
创新引发惊艳,X50凸显vivo创新引领力
创新是智能手机行业的第一准则,而创新的基础则源于积累和传承。很显然,在国内的品牌中,vivo的创新之路起步最早,也正是由于技术的不断积累和提前投入,最终帮助它在当前低迷的智能手机市场,取得了领先。
一直以来,vivo都将前瞻性的技术研发为己任,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深挖,最终驱动公司前进。在每一年的APEX概念机中,我们就能窥得其中的门道。比如,早在2018年2月的MWC上,vivo就通过初代APEX展现了自己对于未来全面屏手机发展方向的理解,它具备高98%的屏占比设计、升降式前置摄像头、全屏幕发声技术和屏下指纹识别,哪怕是放在三年后的今天来看,APEX打破常规的技术展现仍然具有前瞻性。
最难能可贵的是,vivo并没有让APEX成为束之高阁的实验室玩具,其中的诸多创新思路最终都下放到了随后登场的初代NEX中,并最终辐射到X系列以及S系列的后续产品。而此次vivo X50微云台无疑又是一次成功的技术实践,vivo再次将枯燥的实验室技术真正运用到实际,最终让普通消费者得到体验的提升。
从初代APEX到APEX 2020,vivo正不断的将自己对未来手机的理解实体化,而随着6月1日vivo X50的正式发布,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新影像旗舰将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也展现出vivo作为全球领先科技企业的创新引领力。
关键词: 防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