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半个月,首批7只恒生科技指数ETF均已发行,其中6只产品已经上市。
无论从规模还是上市后的日均成交量、日均成交额等指标来看,华夏恒指科技(代码:513180,以下简称恒指科技)在上市6只ETF中均排名首位,成为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恒生科技指数ETF基金。
这沿袭了华夏基金一直以来在ETF基金方面的领先优势,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华夏基金共有6只ETF产品布局港股市场,合计规模达229.85亿元,无论是产品规模还是产品数量均位列全市场第一。
华夏恒生科技ETF规模最大 流动性指标排同批基金首位
恒指科技(代码:513180)是一只专注于港股科技板块投资机会的ETF产品,其追踪恒生科技指数。
该只基金发行首日便备受市场关注,据媒体报道,截止5月12日中午,恒指科技(代码:513180)销量便预计在5亿元至6亿元,已超对手。晚间销售渠道的最新数据显示,恒指科技(代码:513180)规模已达14亿元。根据5月18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恒指科技(代码:513180)规模为14.56亿元,在首批6只恒生科技ETF中规模最大。
对于上市后的ETF基金而言,规模越大则意味着流动性越好。
据悉,恒指科技(代码:513180)已于5月25日上市交易。WIND数据显示,自上市首日至6月4日收盘,该只ETF的成交额高达37.85亿元,日均成交额为4.2亿元,这些指标在6只已上市的恒生科技ETF中均位列榜首,足以表明该只基金的强流动性。
从区间回报来看,恒指科技(代码:513180)成立以来至6月4日收盘,回报约为1.11%,其中最高涨幅3.39%,在6只同类基金中也名列前茅。
值得关注的是,恒指科技(代码:513180)由老将徐猛掌舵,其已有17年证券从业经验,现任规模最大的港股ETF——恒生ETF、恒生互联网ETF、H股50ETF等产品的基金经理,拥有丰富的港股ETF产品管理经验。
春节后恒生科技指数已跌24% 此时能否入场?
恒指科技(代码:513180)追踪的恒生科技指数是由30家最大的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组成,该指数于2020年7月27日发布。
这一指数发布的大背景或可沿溯至2018年,当时,港交所修改主板上市规则,鼓励科技创新型公司来港上市,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尚未盈利或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允许同股不同权的新兴及创新行业公司来港上市、允许符合资格的中资及国际公司在港二次上市等。
2018年以来,融资额超百亿港元的十余家港股新上市公司中,阿里巴巴、快手、美团、京东、小米和网易6家科技互联网龙头上市融资额占比超50%。进入2021年,汽车之家、百度、B站相继在香港二次上市,这也使得港股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具体来看,恒生科技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分别为阿里巴巴-SW、小米集团-W、美团-W、腾讯控股、快手-W、舜宇光学科技、京东健康、京东集团-SW、中芯国际以及阿里健康,可以说,都是各个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
从指数权重的市值分布来看,恒生科技指数的成分股平均市值达6022亿港元,总市值大于1000亿港元的大盘股权重占比80.8%,市值500亿港元以下成分股合计权重不足5%。
徐猛表示,由于科技行业通常具备技术密集和研发投入较高的属性,大市值的行业龙头通常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和规模优势,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强者恒强”。
作为港股的第三旗舰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的进攻性已展露无疑,在科技牛市中超额收益显著。Wind数据显示,从2020年年初至今年6月1日收盘,恒生科技指数上涨了76.16%,分别大幅跑赢恒生指数和沪深300指数72个、46个百分点。
不过,牛年春节以来,港股市场表现不佳,恒生科技指数自2月18日到6月1日收盘已大幅下跌24.12%,指数是否已砸出洼地?投资者此时借助恒生科技ETF入场是否是较好的选择?
中信证券研报观点认为,国内外流动性宽松仍将持续,通胀高点将在5月发生,通胀交易趋于缓和,反垄断调查靴子落地,随着股价的大幅调整,港股科技公司的配置性价比凸显,到5月中旬,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已位于历史均值附近水平。长期来看,行业基本面仍保持稳健。
中金也在一份研报中指出,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是代表中国新经济的核心资产和龙头,因此具有长期的增长潜力和投资价值。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2020年总研发支出约2036亿元人民币,约占总收入的6.4%,较2019年上升18%。研发支出可以支撑长期盈利增长,因此,从结构性的趋势来看,恒生科技指数中的成分股是能代表中国新成长模式的核心资产。
撰文/杨悦
出品/每日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