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1日电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的氢能产业,如今备受关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氢能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并作出部署。
“我国的氢能产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方兴未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窗口期。”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吕建中认为,《规划》的出台正当其时,将对我国氢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关键引领作用。
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氢气生产国。吕建中介绍,氢气主要作为化工原料气体,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合成氨、甲醇等传统产业,因其易燃易爆的物理化学特性,让人们更多关注其危险化学品属性,而对其能源属性认知不足。
从“氢气”到“氢能”,《规划》首次将氢定义为一种绿色低碳的二次能源,明确氢是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吕建中分析称,这是具有革命意义的里程碑。同时,需要配套与能源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技术创新体系。
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发展方向。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是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按照《规划》,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以电解水制氢为基础的氢电互变技术,为可再生能源储能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他强调,这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的重要技术路线,将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吕建中强调,提高氢能产业发展质量,绝不能靠盲目上项目,更不能搞低水平重复投资,而要把技术创新放在首位,集中突破核心技术,增强全产业技术装备自主可控能力,制定完善行业基础标准,增强氢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性。
在当前氢能产业投资布局热情高涨、技术路线选择“百花齐放”的情况下,他提醒,需要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准确把握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方向,采用“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鼓励探索多种技术路线,保证氢能产业的技术积淀。
具体而言,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创新产品示范等多维度部署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根据技术开发进展、可靠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统筹不同技术发展路线,聚焦短板弱项,加强应用基础研究,超前部署颠覆性技术研发,明确技术推广及示范重点,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研发布局和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
氢能市场的关注度正持续提升,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对此,吕建中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一是亟需发挥好政府在优化整合创新资源方面的作用,引导创新要素向氢能产业聚集,加大共性技术能力供给;二是明确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面向市场需求开展氢能原创技术、共性技术、应用技术联合攻关;三是支持优势企业组建技术联盟、产业联盟,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参与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四是在氢能产业的制-储-运-用各环节,合理布局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装备制造中心等多层次创新平台,为《规划》提出的氢能产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有不少国家和组织宣布了若干双边和多边合作协议和倡议,比如清洁能源部长级氢能倡议、氢能创新使命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全球氢能伙伴关系等,对推动全球氢能产业发展和市场培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吕建中表示,按照《规划》,我国的氢能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也要坚持对外开放、国际合作,通过对接国际氢能协会等国际组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论坛活动、参与氢能共性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和产业应用等,有效融入全球氢能产业链和创新链。
他还表示,应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方式,加强氢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大学加快氢能专业学科建设,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及各类技能型人才,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记者 许维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