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开启“思想盛宴”。

疫情下“实属不易”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与会嘉宾喝上一杯“零碳咖啡”,开始思想交锋和头脑风暴。

接过咖啡的嘉宾不忘问一句:“为什么叫‘零碳咖啡’?”

“不施洒农药化肥、不使用农用机械,用人工挑豆、用光伏电烘焙,封装材料全部采用生物降解材料……”现场工作人员李畅健不厌其烦地解答,“这种咖啡的生产全过程都有‘碳足迹’跟踪,碳排放达到0才能推向市场。”

一杯“零碳咖啡”,见证“绿色办会”。

从“无纸化”参会,到会场的节能、节水设备;从新能源的智能网联汽车,到全生物降解的包装;从垃圾分类到降碳指标可视化统计……多种绿色元素叠加,让参会人员仿佛置身“环保大世界”。

“当日减排量7310kg”“预计整个论坛年会期间仅新能源车减碳量就达到75t”……记者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海南可视化指挥中心看到,一块电子大屏十分醒目,当日碳减排量、人流排放比等数据在屏幕里均有体现。

可视化指挥中心设立了专门的数字化绿色低碳模块,该数字化模块采用由高科技公司提供的“智慧能源大脑”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清晰统计大会各项绿色降碳指标。

本届年会举办前,通过完成100万千瓦时的“绿电”交易,博鳌亚洲论坛全部场馆首次实现100%环保电能保障。

海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博鳌亚洲论坛更加聚焦亚洲和全球的绿色发展。作为论坛举办地,海南大力推行“绿色办会”。

作为中国开放高地自贸港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近年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绿色办会”是其发展成果的缩影。

建筑屋顶铺满光伏板、窗户玻璃“晒太阳”发电、集成系统收集雨水浇灌花草……塔吊林立的海口江东新区施工现场,一批高科技环保设施陆续“上架”。

从新加坡回国的设计师崇丽娜看着手里的设计图纸告诉记者:“这里准备打造一个低碳‘未来之城’。”

“绿色低碳理念指导园区开发建设。土地挂牌拍卖时,我们就把碳排放作为一个硬杠杆,企业摘牌后需签订包括碳排放在内的对赌协议,以此倒逼进驻企业低碳甚至零碳发展。”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规划统筹部副部长巩玄远说。

低碳绿色发展,从“一度电”开始。在江东新区的规划里,“近零能耗”的绿色建筑,通过清洁能源获得的电能,不仅要满足日常办公、照明等基本用电需求,还将在节假日用电低谷期,将储备电力输送至电网获得收益。到2030年,新区就要实现碳中和。

被誉为“互联网产业桃源之地”的海南生态软件园去年收入近2000亿元,如果将电量换算成碳排量,每万元产值碳排放仅两公斤。该软件园负责人坦言:“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字。”

海口江东新区、海南生态软件园是海南自贸港建设重点园区,如今这样的园区有11个。在这些园区,环保、节能、低碳、零排放,既是招商引资的“入门槛”,也将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标配件”。

2021年,海南不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碳强度目标,还率先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海南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70%,高出全国23个百分点。

今年第一季度,海南全额消纳的清洁能源,核算减排二氧化碳309.6万吨。

近年来,海南街头“绿牌”车越来越多。2019年,《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发布,在全国首次提出所有细分领域车辆清洁能源化目标和路线图,并率先确立2030年“禁售燃油车”目标。

与海南一样,中国各地积极探索环保、节能、低碳的发展模式,争当“双碳”优等生。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在沙漠戈壁拔地而起,一批海上风电项目在沿海迎风而建……

“绿色发展”成为本届年会的热门议题,碳中和、绿色氢能、能源融合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ESG……为期3天的年会举办的数十场会议活动中,“绿色议题”约占四分之一。

疫情带来了冲击,也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说:“经历了这场疫情,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识到了实现绿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年会期间,论坛发布了《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绿色转型亚洲在行动》报告,对亚洲绿色转型提出了建立绿色增长模式、形成全面的绿色治理等九大行动建议。

李保东说,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风险,塑造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是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全球广泛参与、共同行动。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目标。推进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实现“双碳”,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双碳’行动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与会嘉宾对中国“双碳”行动给予高度评价。(记者 柳昌林 陈凯姿 陈子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