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壮乡苗岭走上“富民路”(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最早的少数民族革命老区,是英雄辈出的红色土地。这里有光荣的红色历史,红色底蕴深厚,所辖8县市位于左右江革命老区内。
现在的红色苗岭赓续革命老区红色基因,正迸发绿色发展活力,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加速期。
老寨村换新颜
黛瓦白墙的住房、干净整洁的道路……当《工人日报》记者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处处都是这样的画面。
麻栗坡县国境线长277公里,是文山州边境线最长的边境县之一。老寨村隶属于麻栗坡县天保镇天保村委会,地处天保镇东北部,是一个汉族、壮族聚居村。曾经,贫穷给这里的群众烙下很深的烙印。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以上,群众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现在,村民龙三忠家建起了两层小楼,全家4口住,还剩下4间房屋。他看到村民们都开了民宿,于是把其中3间房屋收拾干净,也开起了民宿。“每间80元一晚,一年也有1万多元的收入。”龙三忠说。
2015年,云南省将老寨村列为“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省级试点村,整合投入专项资金1231万余元,青石板铺设的道路通村达户,太阳能路灯从村头布到村尾,水电路、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实现了“五通”。
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摸黑走夜路”的贫困边寨,如今宛如花园,一幢幢灰顶黄墙的两层小楼整齐排列,宛如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
为了让大家“钱袋子”鼓起来,该村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农旅融合、以旅强农”的目标,依托创建“英雄老山圣地”景区和坐拥老山神炮主题公园、背靠文天二级公路的地缘优势,主打“红色牌”“农家牌”,采用庭院式设计,着力打造农家服务小院,为景区提供专业配套服务,实现了“近期适宜居住、远期可满足乡村旅游”的目标,走上旅游兴村的发展道路。
此外,该村搭建起农村淘宝服务平台,打通农产品营销的“最后一公里”,激活了富民强村路。
打造世界“三七之都”
提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们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大名鼎鼎的中药材三七,文山三七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近年来,文山三七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政策更趋完善。2021年,该州三七中医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20亿元。
云南白药集团将数字化种植引进到三七种植,让名贵中药材大规模种植成为现实。一株三七从一粒种子,到培育、种植、生长、收获,再到清洗、储藏、二次加工、交易、物流的全过程,在数字化下变成可标准化生产的产品。
据介绍,数字三七产业平台推动了三七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使种植端从传统经验式,转化为标准化、数字化、可追溯;加工从普通农产品小、散、乱的状态转变为标准化、可视化、规模化,实现药品原料生产第一车间的建立;通过这个集溯源体验、种植监控、生产记录、基地气候等信息的数字平台,实现了“透明工厂”。
目前全州共有三七基地企业和合作社近70户,2020年实现三七种植业农业产值26.8亿元。
除了三七,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生产的高原特色农产品也具有突出优势。由于其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无霜期较长,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农产品大多具有上市周期长、错峰供应的优势。
2018年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3张牌发展战略部署,立足实际,围绕“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打造具有文山特色的“绿色食品”。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集老、少、边、穷为一体,曾经交通不便、贫困落后。2017年1月2日,文山至平远街高速公路正式通车,结束了不通高速的历史。
如今,“下了高铁上电车”成为众多游客到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游玩的热门抵达方式。乘坐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城市轨道交通现代有轨电车4号线,只需20分钟就可以从普者黑高铁站直达普者黑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曾经山路崎岖的“世外桃源”变成了交通便利的“人间仙境”。云桂铁路贯穿全境,也使文山成为云南省率先进入高铁时代的州市之一。
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自筹资金、自建自营的第一条地方高速公路平文高速到蒙文砚、广那、文马等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62公里,是“十二五”末的1.7倍。文山砚山机场开通航线13条,5个机场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行业规划。
从全州第一座大型水库德厚水库,到全国第一个省内直流送电工程富宁500千伏换流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运,该州基础设施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适应的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