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城“花”样幸福感十足 实体鲜花小店万单销量凸显消费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黎浩
今年暑期,在全国多地持续高温的情况下,昆明的凉爽格外出圈。上半年昆明市接待游客达1.2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89亿元。除了气候和美景,孕育于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下的各类鲜花,也是游客们在昆明不可或缺的消费品。
斗南花市论斤称、小贩遍布街头随手可买,鲜花眼花缭乱得让游客挑不过来,而在外卖平台上,消费者线上下单、即买即送,让实体花店外卖订单不断,昆明迎来鲜花消费的持续回暖。
便宜的价格、丰富的供给,无论是长期居住还是出行旅游,在昆明都能轻松实现“鲜花自由”。鲜花,不仅为消费者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与喜悦,也让春城昆明散发出更多独特的花香。
昆明的“花都味”引客来
昆明斗南花市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在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中占据70%的市场份额,每天上市117个大类、1600多个品种的鲜切花。
今年7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昆明斗南花市凭借其丰富的夜间文化与多彩的文旅项目,成为云南省5个入选项目之一,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玫瑰花、康乃馨、洋甘菊、向日葵、满天星等各种鲜花摆满市场,专程来逛花市的游客络绎不绝,戴着手编花环、抱着大束鲜花的游客随处可见。
斗南花市的火爆,在线上平台有直观体现。零售平台美团的数据显示,7月以来,昆明“斗南花市”的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1%,环比6月更是增长了107%。
“10块钱4扎,喜欢就多买点,很好养。”商户一边忙着打包,一边招揽着来往的游客。一角一支的康乃馨,五角一支的玫瑰切花,便宜得让游客感到不可思议。
“我们到昆明前就有计划,要专程来逛斗南,听说这里的花又多又便宜。”西安游客小新说,在斗南花市随口一问,实惠的价格让人忍不住把一扎扎都捧走,想做到“片叶不沾身”太难了。
“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花,在这里逛了半天,感觉整个人都透着花香。”来自天津的小杨说,到了昆明就不想走了,非常羡慕在“花海”里长大的昆明人。
春城无处不飞花,来到斗南,花海中飘出昆明的“花都味”,把这一浪漫推到了极致。
鲜花小店3个月销量过万单
不只是游客,一年四季需要鲜花相伴的昆明本地人,更是“花不能停”。
在国内的其他城市,鲜花消费多集中在节日、婚礼和会议场所。而在昆明,鲜花则存在于最普通的生活里,鲜花早已从“悦人”转变成“悦己”消费,买一束鲜花摆放在家已经成为昆明普遍的生活习惯。
“节假日空闲时会逛花市,平时忙了,就会在外卖平台下单买,靓丽的花束能‘治愈’一天的疲惫。”家住昆明动物园附近的何女士说,她喜欢在下班时下单一束花,到家时骑手已经送到了。
“我们本地花店立足服务本地顾客,以前只有周围小区的人来买,现在通过线上外卖平台,极大地拓宽了服务范围。”昆明沁园春鲜花店店主介绍,该门店一直走平价路线,暑期昆明游客较多,加上七夕节消费的助推,生意迎来了旺季,近3个月卖出一万多单,其中,33朵的红玫瑰花束只卖48元,仅这一款产品在线上就卖出2700多单。
数据显示,在7月热销的基础上,8月以来,昆明鲜花外卖订单量环比增长22%,商户数环比增长32%。
“在昆明卖花太‘卷’了。”开在云福小区旁的平平鲜花店店主说,作为一家十平米小店,平平鲜花店进驻外卖平台后,通过即时零售的方式,小店生意不断,近3个月已经售出8200多单。为了适应年轻群体夜间的消费习惯,门店实行店员两班倒,主动拉长营业时长,把线上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
在昆明,像这样的实体鲜花小店还有很多,7月以来,昆明订单量超过3000单的鲜花店就有超过20家。
即时零售实现“近距离便利”
“先逛了斗南花市,感受到了鲜花‘白菜价’,以为昆明花店都没法生存了。”西安游客小新说,意外的是,昆明的花店质优价廉,生意也很火爆,他之前在西安花店花1600多元买的199朵玫瑰花束,在昆明花268元就能买到。
昆明一花店负责人介绍,斗南花市的花虽然便宜,但距离市区仍有一段距离,买花需要付出时间和交通成本,而本地花店因为产地优势,也能做到便宜且品类丰富。花市满足“逛”的需要,花店则是满足了“买”的需求。
随着“线上下单、30分钟送货上门”即时零售业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本地年轻消费者,对鲜花的时效要求大大增加。在这一趋势下,昆明实体花店纷纷上线即时零售平台,不仅满足消费者的买花需求,也增加了收入,摊平了花店运营成本,获得范围更广的稳定客源。
这个暑期,无论是火爆的斗南花市、随处可见的街边花摊小贩,还是即时零售平台的外卖订单,都让昆明鲜花成功“出圈”,成为全国率先实现“鲜花自由”的城市。
“‘鲜花经济’不仅推动了昆明旅游的发展,更带来了经济收入的新增长点。”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鲜花在昆明形成了业已成熟的实体零售体系,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扩大了本地供给的区域规模效应,将本地的实体商户尤其是大量中小微商户,与更广泛的消费者串联起来。这种“近距离的便利”,形成了实体零售的规模共振效应,让内需消费即时流动起来,助力实体经济实现稳定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