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山村老文化成了发展新动能(主题)

浙江日报讯 (记者 徐子渊 共享联盟·仙居 方晨开 应芳露) 一到周末,仙居县皤滩乡山下村道渊古宅就会热闹起来。“一拨拨小朋友来村里看花灯、学文化。了不得,‘老文化’还能再次受欢迎。”村民方钰家与道渊古宅仅一墙之隔,她看着手艺人带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刺无骨花灯进入古宅,见识到了传统文化为乡村发展带来新动能。

针刺无骨花灯与道渊古宅的美丽邂逅,得益于仙居县开展的“人文乡村”建设。近年来,仙居县挖掘各村特色文化,激活沉寂的乡村空间,让古宅、老厂房、旧仓库等成为艺术的载体。据统计,仙居打造了根雕、彩石镶嵌、花灯等20余个特色文化村,还推出艺术展馆、文化驿站、非遗工坊等150余个基层乡村文化阵地,成功打造了乡村15分钟文化生活圈。

人文乡村,正让更多传统文化有了绝佳的展示舞台。手艺人陈建伟借助现代激光雕刻等技术,让花灯制作化繁为简。改进技艺是让非遗文化在当代保持活力的方式之一,但陈建伟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展示场地让人们领略花灯之美,直到道渊古宅对其敞开大门。随着典雅别致的针刺无骨花灯在古宅中被点亮,这座沉寂了数百年的清代建筑也焕发了新生机。

人文乡村,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里的人。自从宋代诗人翁森故居、翁森博物馆在村里修建完成,双庙乡括苍村村民许和雨就成了这两个地方的常客。“平时都开门的,躲个雨、歇个脚还能读会儿诗。有事没事,村里大伙儿都愿意来坐坐。”许和雨化身“导游”,时不时还蹦出几句诗词。

双庙乡党委书记张松曾担心在乡村打造“翁森故里 儒隐括苍”这一文化IP会难以推广,但没想到村民们不仅支持村里的文化建设,还因此成了诗歌推广员。“乡村和文化艺术是相互吸引、相互成就的。”在张松看来,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文化艺术的引进,对于乡村发展来说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人文乡村,更带来了发展路径的再造。“博物馆、村史展馆等文化阵地的提升,让‘文化+创意’的模式得以在乡村实现。通过美食、民俗、音乐等跨界融合,乡村农文旅活动变得吸睛又吸金。”仙居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仙居支持各类文化创意工作室、非遗传承人、设计工坊等开展文创产品设计,提高旅游服务、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的文化附加值。目前,全县推出杨梅酥、针刺无骨花灯等特色伴手礼20多款,设计开发文创产品200多种,总计实现营收5000万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