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疫情对居民消费习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市居民消费习惯有哪些变化?疫情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居民消费习惯变化会有哪些新趋向?
日前,记者了解到,国家统计局鹤岗调查队对此做了一项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我市居民消费习惯、消费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线上消费步入居民日常生活。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居民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居民消费观念趋于理性,“补偿性”消费需求潜力有待释放。
居民消费习惯,随着疫情而波动
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居民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防护安全、食材及烹饪用具、电子产品及服务消费三个方面。
在疫情期间,80.8%的居民家庭增加了口罩、消毒液、医用酒精等防护用品的消费支出。这表明,为有效应对疫情,响应国家“不出门、不聚集、出门戴口罩”号召,居民在疫情期间对卫生防护、消毒清洁产品以及速食、易存储食材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一些易储存食材也备受居民家庭青睐。由于延迟复工复产、居民自觉减少外出活动情况下,在家用餐人员以及次数增多,因而居民普遍增加了食品、厨房家电及用品的消费需求。调研显示,65.8%的居民家庭增加了速食产品、易存储食材的消费支出,11.0%的居民家庭增加了烤箱、榨汁机等厨房小家电的消费支出。
此外,电子产品及服务消费成为新宠。随着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单位号召居家办公和家庭娱乐需求的增加,23.3%的居民家庭增加了对线上教育培训的消费支出,13.7%的居民家庭增加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支出,17.8%的居民家庭增加了电视会员、游戏充值服务的消费支出,4.1%的居民家庭增加了在线健身课程的订购。
该调查队有关人员分析称,这些调查结果说明,疫情期间,居民消费的支出更加凸显了防护安全及教育娱乐服务的趋势。
疫情阻隔,网络消费成为消费主流
调研显示,疫情发生后居民线上消费出现了迅速增长。疫情发生前,我市居民消费方式选择中,多以外出消费为主、几乎没有线上消费的占比为13.7%,疫情期间降至9.6%;疫情前使用过线上消费的占比为86.3%,疫情期间使用过线上消费的占比升至90.4%;以线上消费为主的占比由疫情前的17.8%升至34.2%。
针对“疫情期间通过网络途径的消费支出与平时网络购物支出相比”这一问题,57.6%的居民表示有所增加,26%的居民表示基本没有变化,仅有16.4%的居民表示有所减少。由此可见,疫情发生后网络消费对居民消费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通过进一步调研发现,线上消费也得到了居民普遍认可。调查人员分析认为,由于受疫情期间小区封闭、车辆限行、防护用品短缺等因素影响,为避免疫情感染,居民相应减少了实体店消费次数,线上消费方式成为居民疫情期间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资来源渠道。疫情期间,居民线上消费支出大多用于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口罩及酒精等生活必需品。
针对“对于线上消费方式是否放心”这一问题,79.5%的居民对线上消费方式非常放心和比较放心,不放心的为20.5%。可见,网络消费在居民生活中正在成为一种消费主流。
疫情后,会出现哪些消费趋势?
调查人员认为,由于疫情管控期间商场餐馆停业、限制居民出行等原因,抑制了部分居民消费。因此,当疫情转入常态化防控后,居民消费将会出现以下几种趋向——
“补偿性消费”意愿有望出现高涨。针对“疫情结束后,您会主要提高哪方面的消费支出?”这一问题,49.3%的居民选择会外出就餐,50.7%的居民会进行旅游休闲活动,50.7%居民会去商场购物,可见餐饮、旅游和购物成为疫情后居民消费增长的首选。此外,居民选择提高运动健身、教育文娱、保险及储蓄消费支出的分别为21.9%、19.2%和9.6%。这说明,随着疫情的结束将会被自然释放,“补偿性的消费”现象将会不同程度出现。
线上消费方式将会引领新时尚。调研分析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居民对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也更多地从线下转到了线上,购物平台选择更加多样化,由传统的淘宝、京东等网络购物平台繁衍到微信群、品牌官网、快手等第三方APP平台进行购物,同时随着学校线上教学、企业线上办公的开展,许多网络服务也逐渐兴起,比如在线学习课程、在线医疗咨询等。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仍有83.6%的居民会继续使用线上消费方式,主要得益于线上消费的便捷性、选择多样化等。
健康产品成为居民消费关注重点。调查人员指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人们身体素质、防护措施以及安全意识的一次考验,也将会改变人们的一些消费观念。见面点头不握手、出入扫码健康行成为新常态,口罩、消毒液、医用酒精等防护卫生用品的消费量在疫情期间自然显著增加。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在疫情结束后也会养成出门佩戴口罩、家里勤消毒的习惯。运动健身以及保险储蓄等消费产品也渐渐受到消费者的重视,未来会更加注重个人健康类消费,提高家庭防范风险能力。
促进居民消费,有待政策引导
调查人员在对居民的消费预期进行调研时发现,由于居民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下降,目前国内疫情虽然得到极大缓解,但境外输入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压力的加大,居民对正常消费难免存在一定担忧,疫情结束后居民消费观念会趋于理性,短期内消费需求释放不大,消费潜力有待于政策引导。那么,如何做好居民消费的促进与引导呢?调查人员提出了几条建议——
首先,有效促进消费,做好稳定就业很关键。调查人员分析认为,收入是消费的分析认为,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消费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信心、消费欲望和消费潜力。因此着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并做好复工复产保障服务,重点支持个体经营户有序复工,通过减免费用和租金等手段帮助个体经营户维持经营,渡过难关。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保障特殊时期企业员工薪酬、社保等正常权益并鼓励企业为已返岗职工发放返岗补贴、防护补贴,提升职工工作动力及安全感,以稳定就业来促进消费。
其次,培育消费新热点,转变经营新模式是突破口。调研发现,此次疫情对于实体经济冲击很大,但是对于很多线上企业来说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尤其“互联网+”时代,许多网络企业迅速崛起并广受消费者欢迎,网购产业依然有巨大潜力。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等需求量大大增加。大部分居民表示,疫情结束后也会继续使用线上消费方式,因此,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支持政策鼓励新经济发展,不仅可以创造很多创业就业机会,而且利于培养消费新热点,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此外,营造无忧消费环境,加强卫生管控是保障。调研结果显示,就政府当前还需加强哪方面工作这一问题,74.6%的居民认为政府应加强防护措施,在公众场所勤消毒,保证民众卫生安全;71.8%的居民建议加强对交通枢纽管控力度,对火车站、超市等人流密集场所进行严格检测,可见消费者更加注重卫生管理及消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