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苏州工业交出亮眼成绩单,工业总产值相对稳定。

上半年,苏州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6%,工业投资就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6.3%。其中,新兴产业尤为亮眼,上半年医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44.1%,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增长24.9%。值得一提是,苏州生物药品制造产值同比增长6.03倍。

今年,外向型经济受疫情影响不小,外贸占比较大的苏州工业总体稳定,背后原因值得探究。

集聚效应与良好氛围

苏州生物药品制造的大幅增长,成了定海神针。

7月31日,苏州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上,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指出,努力培育作为“一号产业”的生物医药,做强产业链供应链,提升科技创新“原动力”。这不是蓝绍敏第一次关注生物医药。4月25日,苏州生物医药发展大会召开,提出以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为两核,通过双引擎驱动,苏州将倾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地标,力争到2030年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一万家,产业规模突破一万亿元。

这个“小目标”可不算小,怎么做到呢?关键之一是苏州良好的生物医药氛围。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顾静良告诉记者,公司在入驻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之前,也考察过泰州医药城等地,后来由于公司的投资人牵线搭桥最终落户太仓。这些年,在苏州工业园有不少企业与昭衍公司共同成长,包括信达生物、康宁杰瑞等,在与一批企业的海归创始人谈合作时,都是以科学性和试验质量优先,这种科学家的态度,让人放心,有归属感。另外,苏州对海归等相关人才政策很好,公司将在苏州打造国际化平台,将新兴业务板块放在苏州。

苏州各个板块正打造“苏州最舒心”的营商环境。8月7日,在昆山,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接过了“红黄蓝绿”四张证书,包括一次性拿到不动产登记证(土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该项目自7月30日完成土地摘牌,到8月6日四证全部办结,包含双休日,全流程总用时仅7天,按照以往项目施工许可总时限要64个工作日,“7天发4证”刷新了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新纪录。

苏州已拥有生物医药企业超3000家,产业园区15个,拥有昆山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吴江特色药研发基地等,形成了较强的集聚效应。这种集聚、联动与辐射,也推进着长三角医药产业一体化发展。

瑞铁机床生产的配备机械手的折弯中心。 受访者 供图

在长三角布局优势足

一花独放不是春。苏州工业的稳健,很大程度依靠的还是完整的体系。

苏州作为全国制造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城市,疫情以来,由于部分供应链配置在外,经济难免受到影响。现在,苏州正聚焦生物医药、软件和集成电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新型显示五个产业链,不断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位于太仓的瑞铁机床(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是钣金数控机床设备。去年海外订单占产值的两成,但今年连一成都没有。但该公司财务总监张红亮并不着急,他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3000多万元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以上。他分析过其中原因,除了今年因生产口罩机、熔喷布机而带来的新需求,更重要的是新基建布局,带来了电气柜等产品的生产需求。此外,还有不少行业扩资增产需求,最近有温州客户前来采购产品。现在,长三角地区业务量大概占到全部的四成左右,并且工厂排单已经到9月底,今年新增用工30人左右。

不仅公司的主要客源集中在长三角,零部件产业链也是如此。公司生产机床大概需要的200多种零部件,上海供应商占到约1成,苏州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占到8成以上,还有少许来自无锡企业。

长三角不仅有产业链优势,还有着突出的人才优势。

记者在太仓市华盈电子材料公司内看到不少空位,了解后才知道,公司现在约有140名研发人员,今年将增加到400名。研发人员从哪里来?该公司负责人田毅胸有成竹,为了培养所需人才,今年公司将与同样位于太仓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华盈学院,尤其在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定向培养30名左右的技术人员。此外,公司还与健雄学院联合引进了一位来自上海微系统所的博士,由健雄学院解决教学岗位,公司则提供研究岗位,现在已经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此外,本月还将有20多位来自江苏理工学院等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入职公司。

研发人员需求为何激增?田毅介绍,公司业务以散热产品为主,随着华为、小米等企业加快推进零部件的国产化,公司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就需要提升研发能力。此外,未来5G通讯的大范围布局,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等带来机遇,也倒逼产品亟须提高技术含量。

关键词: 苏州 工业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