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16日,中国工信部主办的 “2020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出席展会并发表演讲。肖钢肯定了数字金融机构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强调了大数据风控在金融领域的作用,并给出了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明显,对数字金融需求迫切

如今,虽然国内疫情得到遏制,但单体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的小微企业复工难度较大。小微企业原本就面临借款难、借款贵等问题,维持自身运营的资金成本、人工成本及租金等固定成本高。此次疫情对小微企业造成较大影响,不仅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建筑、制造、农民林牧渔等行业普遍受到冲击。肖钢表示:在疫情冲击下,80%的小微企业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70%的企业表示只要能够获得一点点融资,就能稳步推经营。

而小微企业占据国内经济主体的90%以上,吸纳了大量就业。小微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单元,小微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小米金融供应链总经理岳凯在2020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表示:“解决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及其生产经营上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将要这些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化、数字化,形成一套信用转换的方式,把这个信用转换的方法推导给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敢于为其和提供金融服务。也就是当年2C金融怎么做的数字化,2B还要再走一遍,无非是找到新的低成本、更快速的方式。”

数字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大数据风控是重点

肖钢表示:“数字金融在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具有资金需求小、期限短、要求急等特点,互联网银行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特别是通过线上触达、大数据风控和人工智能,实现了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开创了中国独有的模式。”

肖钢指出,如果没有无接触贷款、小额贷款的支持,一些小微企业很多都会面临倒闭。而数字金融机构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发放贷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学的风控理念和大数据风险方法。其风控理念是依靠大数法则,分散风险,注重社交行为等非结构化数据,专注小额,以缩小每个客户的风险敞口。

金融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在金融行业的下半场,是智能风险控制。

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曾表示,对于风险控制而言,金融科技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金融科技可以使金融业务有效提速和扩容,但也显著加大了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和维度。但另一方面,通过在风控流程中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增强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准确性、时效性和稳定性。

大数据分析是当前金融机构管理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支撑点,企业需要有完整、真实、有效的数据进行支撑,大数据风控能力堪称金融公司之命脉。

典型的金融业务例如抵押贷款、消费贷款、供应链金融、以及票据融资都需要大数据风控,评估用户信用等级,识别欺诈用户。因此大数据能从资产负债、信用风险、反欺诈、反洗钱等方面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风控方案,利用数据挖掘模型、外部征信模型、欺诈侦测模型等功能模块,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预测及管理风险,在风险和收益中寻求平衡。

数据割裂、补充资本渠道受限待解决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风控也并非全无缺点。

肖钢表示,不要迷信大数据风控。大数据风控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数据也有局限性。“比如说每个银行收集数据的范围不一样,有的窄一点,有的可能宽一点。数据积累的周期也不同,有的时间稍微长一点,有的数据周期很短,就这么两年的数据。所以在风控的时候也不是完全那么有效。当然大数据分析,由于数据量大,可以弥补客户信贷周期带来的影响,但还是没有经过长周期的考验。所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仍然是波动很大,这仍是大数据风控的一个痛点。如果要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必须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不是简单的依靠数字金融,搞个大数据风控就行的。”

肖钢认为,目前数字金融机构的风控还存在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外部征信制度还不完善,小微企业风险定价当中存在数据割裂;二是互联网银行在补充资本渠道上受限,影响了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三是互联网银行不能开设物理网点,也不允许做在线开立小微企业和个人全功能账户、银行基本功能受限。肖钢表示,未来数字金融机构应开拓资本补充多元化渠道,同时应该对专门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机构给予精准定向支持。

华夏时报记者傅碧霄 实习记者 鲁哲之 北京报道

关键词: 数字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