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季度成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陆续运作满6月,这些基金业绩呈正现出分化格局。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成立次新基金成立以来平均收益率为-1.54%,业绩落后同期老基金近11个百分点,新基金业绩首尾相差38个百分点。
多位基金经理表示,近半年来股市先涨后跌,新基金建仓时点和投资结构不佳,是导致新基金业绩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但也有部分布局均衡、关注高性价比资产的基金逆市斩获超额收益。
先涨后跌建仓难
次新基金跑输老基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6日,去年10月份以来成立且可比数据的50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整体告负,平均收益率为-1.54%。其中收益为负的基金数量多达321只,占比63.06%。
与此同时,2020年四季度以来,335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平均收益率9.2%,超出同期沪指约3个百分点。次新基金整体业绩落后老基金近11个百分点。
“次新基金业绩较老基金相对跑输,主要是受到市场大幅波动的影响。”德邦基金海外与组合投资部总经理、德邦沪港深龙头混合基金经理郭成东表示,股市先涨后跌对于新基金是不利的,即使是一样的持仓和结构,新基金初期建立仓位需要时间,股市上涨自然容易跑输市场,建仓完成后市场下跌也会带来负面冲击。与之相反,在先跌后涨的市场环境下,新基金跑赢的概率更大。
郭成东表示,以沪指和恒指为例,年初至今指数振幅分别超过11%和15%,且以今年春节为界呈现的是急涨急跌行情,反映在板块和标的上有更大的波动。2月以来市场环境相对复杂,面对震荡行情,次新基金在选择建仓时点、建仓节奏上相对老基金更有难度。
上海一位绩优基金经理也表示,截至4月16日,去年四季度以来上证指数上涨6.48%,老基金由于已有持仓,平均收益相对较好。在此期间成立的次新基金整体表现落后,可能一是未能较好把握建仓节奏,二是组合结构不理想,春节后部分持仓回调较大。
在股市巨震中,次新基金的收益分化也在拉大,目前次新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最差的为-21.87%,首尾业绩相差37.57个百分点,不同新基金“冰火两重天”。
谈及次新基金业绩大幅分化,上述上海绩优基金经理分析,一是因为去年四季度以来指数震荡较大、结构分化明显;二是不同基金经理采用不同的建仓策略,导致业绩分化也较大;三是市场波动较大,不排除部分新基金在仓位和个股操作上追涨杀跌,从而导致业绩出现明显差距。
郭成东也认为,在市场分化期,不同基金由于持仓结构不同,出现分化很常见,这不仅在新基金上比较突出,在老基金上也很明显。今年A股及港股市场均表现出周期板块和成长板块的分化,因配置的差异也会带来次新基金业绩分化。
均衡布局性价比资产
部分次新基金超额收益明显
在同期股市巨震中,仍有一些基金凭借优秀的主动管理能力,斩获不俗的超额收益。
数据显示,截至4月16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徐荔蓉管理的国富价值成长一年持有以15.7%收益率,在2020年四季度以来次新基金中业绩领先;南方沪港深核心优势、东方红启航三年持有、德邦沪港深龙头等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也超过10%。
谈及新基金超额收益的来源,徐荔蓉表示,国富价值成长采取谨慎灵活的建仓策略,严格控制标的持仓成本。在去年四季度已做了适度调整,整体保持均衡布局,在这一轮下跌后加大配置港股。
“我们是自下而上的选股型投资者,较少择时,今年一季度依然保持较高仓位,没有做大幅调整。”徐荔蓉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或将延续震荡,逐步筑底,市场情绪有望逐渐恢复。他管理的基金将保持均衡配置,主要关注金融、消费等行业,同时适当增加一些长期看好的周期成长股。长期而言,仍然看好具备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高净资产回报率的优质公司,如果这些优质公司出现较好的买点,将择机纳入组合。
“我们虽然减持了部分高估的个股,但并没能在市场高点降低仓位,整体仓位维持较高水平,主要是行业和个股带来正贡献。”郭成东也透露,新基金建仓较为稳健,在板块上倾向于消费、科技板块龙头标的,1月上旬基本完成建仓。2021年初,他经过充分调研后,认为很多科技股基本面超预期可能性较小,成长性与估值不匹配,1月下旬开始调整持仓,降低部分估值过高的科技和消费医药配置,增加基本面有改善而被市场忽视的低估值板块。
在郭成东看来,2021年市场波动会很大,他更看好港股,会持续关注两个方向,一是长期价值低估,但基本面和管理改善预期被市场忽视的行业龙头;二是业绩和估值匹配的成长股龙头,尤其是业绩可以超预期的优质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