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在7月的前两个交易日表现不振,创业板在7月2日的跌幅达到3.5%,极大的干扰市场信心。
A股市场下半年行情将如何演绎、市场风格是否会再次转换以及有没有系统性机会或者风险,是投资者当前最关心的问题。
上周末,机构对后市行情判断整体比较乐观。
// 市场为什么调整? //
中银证券研报认为,市场调整的原因有三个:
一、随着跨季因素及七一行情告一段落,市场对于政策预期降低,前期抬升的风险偏好也出现了回调趋势。
二、5月国内经济复苏斜率也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地产周期走弱,工业生产与消费复苏的停滞引发市场对于下半年国内经济下行担忧。
三、市场走弱的同时,也伴随着北上资金的大幅流出,本周北上资金合计净流出158亿元。美联储紧缩预期的发酵加速了北上资金流出。
中信证券认为,市场需要对短期的风险扰动进行消化。这些风险包括疫情和缺芯等因素在一定程度对工业生产、消费、出口方面的拖累;市场对信用风险暴露的担忧增强,以及银行间流动性在7月扰动增多,资金面波动性较大等。
//有无系统风险? //
国盛证券分析师张启尧在《7·1之后,市场的变与不变?》的研报中表示,7·1之后,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都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仍将以震荡为主。利用好每一次波动带来买入机会。
该分析师从两个方面论述当前A股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一、海外方面,尽管Taper逐渐临近,但美股仍然迎来新高。
经济数据方面,非农也显著高于预期,显示美国经济仍在复苏,推动美国企业基本面持续修复,将对美股形成强力支撑,类似13-15年;若美国经济复苏不达预期甚至再度陷入衰退,则美联储将大概率重启宽松,类似2010年3月结束QE1后,又于8月启动QE2。因此,美股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小,也难以成为影响A股的黑天鹅事件。
二、国内下半年经济驱动力进一步弱化,叠加通胀见顶回落,货币政策也很难系统性收紧。
此前5月国内生产、投资、消费数据全面放缓并低于预期。而从近期公布的6月PMI来看,制造业PMI指数50.9继续下滑。结构上,生产指数下滑0.8个百分点至51.9,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0.2个百分点并连续2个月低于临界值,指向外需降温或已在向生产端传导。因此,整体经济复苏的驱动力已在弱化。与此同时,近期除原油等少数外,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均已大幅回落,通胀压力减小。
//风格是否会转换? //
每一次A股调整,都会引发风格变化的猜想,这一次也不例外。
对于后市行情,机构的共识是:不会出现单边下行的熊市,也难有单边上行的牛市行情,结构性行情仍然是A股下半年最有可能的达成的状态。而对于后市行情,机构的分歧在于,基本面主导与赛道占优各有拥笃者。
看多赛道和成长的机构认为:千金难买科技牛回头。
西南证券研报称,当下的这轮科技牛很可能比2013年的创业板牛更持久,更有韧性。原因有二:其一,当前的制度设置比2013年时更健康,更完善(IPO暂停VS科技板块注册制);其二,当前的产业趋势比2013年时更持久。
国盛证券也认为,2021年下半年要“着眼未来、把握当下、配置科创”,并从三个方面“掘金”科创板:开拓A股新方向,对标稀缺的细分赛道“独角兽”的;业绩增速一直领跑科创的“高成长”;上市以来回撤较深,已跌破发行价、从PEG等角度具备估值性价比的。
另一些机构则更看重中报业绩,以及周期的力量。
中银证券称,往后看,市场会回归盈利主线。首先,进入7月市场再次进入中报配置窗口期,业绩高增及超预期的个股仍将成为市场资金配置的主要方向。其次,国内经济复苏的韧性将会强于市场预期。另外,随着流动性环境从阶段性宽松向常态化回归,前期市场的流动性溢价或逐步回归,流动性溢价推升的部分缺乏业绩支撑的个股面临调整压力。
因此,该机构认为,盈利因子将成为三季度市场行情的核心定价因素,同属于盈利高增长传统周期与新兴成长均有表现的机会,而当前估值水平相对占优的传统周期板块价值回归胜率和赔率更高。
成长股的行情经过2-3年的演绎,估值有泡沫化的倾向,结合对下半年全球经济共振复苏的判断,认为现在是配置周期股行情的好时间。
中信证券认为,市场主线从高弹性主题转向高景气板块。A股进入中报正式披露阶段,节奏上,业绩相对较好的个股倾向优先披露,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的同时,也会加快市场结构的调整。
//重合主线 //
无论是预判下半年周期回归,还是相信科技牛市回头的机构,都提到新能源车产业链。
中信证券称,建议继续紧扣高景气主线,具体围绕新能源、科技自主可控、国防安全和智能制造四条成长制造主线布局,这些板块短期波动会带来新的入场时机。
西南证券主张布局两大方向,分别是“碳中和”大战略下的新能源车和新能源板块,和是半导体与物联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