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的冲击、零售渠道变革、内卷严重等因素影响,各行业实体店均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疫情打破原有商业链条,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偏好,也改变了商家们的思维模式,他们开始思考:实体零售如何防止客户流失、流失的到店消费者如何请回来、实体店如何转变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实体店从仅卖货的1.0时代,过渡到与网店角逐的2.0时代,如今进入到与网店共存的3.0时代后,消费品牌们还有哪些新机遇?
2、部分实体店惨遭淘汰的原因何在?
与其说疫情“杀死”了部分实体店,不如说是实体店“杀死”实体店。
实体店本身也在不断的更新迭代,经历大洗牌、小洗牌不同阶段,而疫情只是实体店进化过程的加速器。
部分被淘汰的实体店本身存在着问题。
第一,消费场景与消费年龄层次匹配度不够。
Z世代作为目前消费主力军,在消费场景的选择上略显“挑剔”,社交属性、彰显个性、打卡属性一样都不能少。
以美妆集合店为例,传统的BA模式已经不符合这届年轻人的喜好,他们更愿意自由购物、拍照打卡式的诸如话梅这些新式美妆集合店。
第二,实体店商业逻辑的改变。
以实体商超为例,顾客流失是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特别是疫情当下的近两年,一部分原因是顾客被分流到了线上。
在翻天覆地变化的环境下,线上的次日达、外卖、到家服务,包括生鲜冷藏的履约能力,都与疫情前完全不同,这几项服务的自我强化速度,也非线下实体商超企业能比,再加之这些服务链条背后拥有巨量资金、人才、数据,使其不断地在强化自身能力。
对基本功较差的实体企业而言,不是单纯地追求拓宽渠道,而是需要做好零售基本功,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再匹配自己企业的发展定位,而不是不盲目跟风。
当疫情常态化,实体店商业逻辑发生改变后,实体店在寻找增量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留住客户。
到店服务,休闲、娱乐、社交一体化。
具备休闲、娱乐、社交等功能的线下消费场所年轻人都愿意去尝试,包括脱口秀、减压馆、撸猫馆、剧本杀、清吧、Live house等。
在娱乐放松的同时,Z世代也不忘提升自我,比如说去健身、去做医美等。
新中产:重品质、重服务、重文化沉淀
根据麦肯锡《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超过3亿。预期到2025年,新中产人群将超过5亿人,涵盖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总可支配收入达到13.3万亿元。
新中产的到店餐饮十分注重绿色健康,蔬菜和水果是首选。鱼虾贝壳类、豆类等高蛋白低脂食品也获得他们的青睐。
经济条件相对殷实的情况下,到店服务中,新中产追求生活品质和文化消费,特别是女性消费者更注重悦己,美容院等到店消费必不可少。
银发族:消费为益寿、为实惠,就近消费,注重商品实物和店内体验。
到店餐饮,银发族关注性价比,偏爱老字号,如华天餐饮、稻香村、紫光园、护国寺小吃等。
以社区快餐为主的餐饮老字号,是满足银发人群“老年饭桌”及社交聚餐需要的主要场所。商家既需要在满足经典口味的前提下进行品类创新,又需要在出入口坡道、卫生间、洗手台等处配备扶手等无障碍设施,以方便银发人群到店就餐。
到店服务,老年人逐渐成为KTV的常客,同时外出旅途、打卡网红地也成为银发族的社交场景。
2、到店消费客群衍变“三段论”
对于到店消费客群的衍变,可总结为“三段论”:开始基于位置,后变为基于流量,到现在的基于用户。
《好战略,坏战略》书中有这么一个案例:
一个国外的超市开在大学旁边,遇到了很多同行的竞争,这家超市在经过调研后,将进店消费客群精准定位为时间敏感、没时间做饭的老师,后根据消费客群做了店内的一系列改进,例如以熟食主打的商品、预包装食品为主,增加停车位、临时工等。
这家超市在确定了谁是到店消费者之后,根据这群人的需求做店内改进,从而更牢固的抓住定位客群。
3、如何留住到店消费者们?
我们可以从七大方面来分析零售业,但每一个基本面的相对重要性却有很大的不同。
电子商务在其中三个方面建立了根本优势:支付、导购、库存。
但在便利性、产品可触达性、沉浸式体验、个性化建议方面电子商务尚未占据优势,这反而是实体店可建立和维持的竞争优势领域。
(1)超便利性,顾名思义就是建立规模优势,减低客户的获取成本,让客户想到就能买到。
首先,将商店搬到离顾客更近的地方,例如用便利店和小型商场替代超市和大卖场。
其次,门店作为线上购物的线下取货点,如沃尔玛,其仓库可以为线上购物提供线下取货服务。这已经是杂货店的一个关键战场。
然后,产品坚持“精、专、好、小”的理念。“精”是少、“专”是指特定的人群、“好”一定是好货不贵、“小”是小包装匹配当下老龄化,小型化的家庭。
最后,提供附加服务。如疫情期间,顾客不能到店消费,有些商超为了保证自己的销售,选择配送到家,在此时衍生出生鲜配送业务,并逐渐变成传统零售的标配。
2021上半年零售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线上线下齐发展。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速为4.4%。
根据测算,上半年实体店消费品零售额161641亿元,同比增长24.4%,较2019年同期增长2.7%。
上半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2%、17.4%、29.5%、24.6%和32.4%。6月实体店消费品零售额26700亿元,同比增长11.1%。
从以上数据不能看出,到店消费仍具有巨大想象空间,蕴藏着许多机会。目前到店消费市场正沿着几大趋势发展:
1、品类升级
消费升级下,所有的品类都值得重做一遍。例如升级过后的兰州拉面俨然已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新宠。包括陈香贵、张拉拉等连锁店均已获多轮过亿投资。
其背后逻辑是将拥有巨大刚需的传统饮食现代化、品牌化、连锁化,把用餐场景从街头巷尾升级为高端商场,从而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用餐体验。
根据阿里本地生活数据显示,2021到店消费10个潜力品类分别为:纹绣、医美、体检、酒吧、健身、百货、瘦身纤体、动物园与游乐园、眼镜店、足疗按摩。
而上海、北京、重庆、天津、杭州、合肥、宁波、烟台、南昌、苏州则成为到店消费10大潜力城市。
2、仓储式购物走红
过去5年,沃尔玛在中国关闭了超100家大卖场,而旗下山姆仓储式会员店却高速扩张。2021年,除了山姆店外,仓储式美妆店、仓储式书店、仓储式家具店、仓储式古董店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爆红,成为热门打卡地。
仓储式商场由于提供丰富实用、高性价比的SKU供顾客选择,以及“特别好出片”的仓储美学社交体验,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
3、社交化、娱乐化、国潮化
线下消费场景应具有创造社交资本的能力,给年轻人提供能够拍照、打卡的“可晒”空间。通过年轻人的社交平台产生圈层认同,让社交达到新高度。
同时,结合多元化社群运营,与年轻群体建立更深的情感连接和归属感。
最后,随着国潮兴起,越来越多结合国潮的消费新场景、新模式和新应用也不断涌现。
实体店下半场,到店消费将续写商业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