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内首个交流改直流输电工程——扬州—镇江±(正负)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进入关键施工阶段,五峰山长江大跨越段导线更换工作正在进行。作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工程,这一输电工程建成后,可显著提升长江两岸电网互联互通能力,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间能源的高效流动。
180米高空直击!最后一根导线即将更换完成
目前一部分施工人员正在将新的直流导线从长江北岸输电塔牵引至南岸输电塔,另一部分施工人员坐在载人飞车上凌驾于江中更换附件,总台央视记者宋菀跟随作业团队来到了距江面180米高的长江南岸输电塔的顶端平台。
(相关资料图)
深度直击,层层防护乘飞车在江上穿行
总台央视记者 宋菀:我所处的平台相当于60层楼那么高,俯瞰下去就是长江主航道。高处的风力相对大一些,站在平台上能感觉到轻微的晃动,但现场有围栏,将安全带固定在围栏上来保证安全。
我身后,扬州—镇江正负200千伏输电工程正在进行长江大跨越段的导线更换工作,此次更换是将交流导线换成直流导线,这也是国内首个进行交改直更换的工程。这项工程一共有六根导线需要更换,目前施工人员正在更换的是最后一根导线,导线长度有两公里多,所以每次更换导线的时间比较长,在这期间,为了确保长江主航道的航运安全,当地海事局规定在每天上午8点到10点的换线期间,采用“限时管制+警戒”的管理方式,在非导线更换时间内,则安排了警戒船在施工下方进行江面维护。
总台央视记者 宋菀: 从我这个角度远远望过去,能够看到有施工人员坐在载人飞车上,这辆车是吊在导线上的,他们正在安装的是间隔棒以及绝缘子串。这些高空作业人员的施工细节做得非常到位,层层防护,确保一切安全有序进行。
总台央视记者 宋菀:我看到施工人员已经将新的直流导线牵引到了南塔,这也标志着这项工程的换线工作顺利完成了。我在现场了解到,每根导线安装的最后一个步骤都是装间隔棒,最后这根导线的间隔棒预计会在今天下午六点左右安装完毕,这也预示着五峰山长江大跨越换线改造工作将在今天全部完工,工程整体投运后输电能力可提升6倍,可以让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跨江”而来。
提升输电能力 让清洁能源“跨江”而来
我国首次将在运的交流输电线路改造为直流输电线路,我们为什么要对已有线路进行改造?这个工程的必要性又在哪里呢?
在江苏,长江横穿东西400多公里。长江以北,新能源正在迅猛发展,全省几乎所有的风电和超过六成的光伏发电从这里送出。长江以南,则是经济重镇,每天的用电量超过11亿度,占全省的57%。
苏北富集电力送至苏南消纳,主要依靠省内6条过江输电通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江沿岸生态保护要求的提升,长江江苏段很难再建新的跨江输电通道,只有提升现有跨江输电通道的能力,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让清洁能源能够源源不断地“跨江”而来。
国网江苏电力建设分公司业主项目经理 刘巍:这次我们是在不改变跨越塔的主体结构情况下,把原来的两回220千伏的交流线路改造为三回±200千伏的直流线路,工程整体投运之后,输电能力可以提升6倍。
作为国内首个“电流转换”工程,工程投运后,可有效填补输电缺口,并消除新能源供应随机性、波动性的影响,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间能源的高效流动。
挖潜增效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如何更好地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促进新能源消纳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扬镇直流工程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东部地区用电需求日益增长,但往往这些人口密集地区建设电网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除了新建输电通道外,在原有线路上进行交改直改造或交流升压改造,是提升存量电网输送能力的有效解决办法。
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施工项目经理 徐仲征:交改直适合在输电通道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两个不同区域电网之间长距离输送电能,尤其在“双碳”背景下,随着新能源跃升式发展,推广交改直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国内新增通道代价高昂或实施困难场景下新能源输送消纳压力。
能源转型不仅要追求绿色低碳,还要寻求社会总成本最低。作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工程,扬镇直流工程是利用现有电网资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为国内用电需求大、电网饱和度高、新建空间有限的区域电网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贡献技术方案。
(总台央视记者 孙渊 宋菀 钟敏 张昊 镇江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