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天(10月15日)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开幕。大会为期四天,将围绕“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努力实现空间科学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交流研讨空间科学领域最新进展、重大成果、前沿态势与发展趋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我国空间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大会设置了13场特邀报告、1场空间科学国际论坛、41场学术分论坛和专题论坛。来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200余家科研院所、大学、企业,以及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

大会开幕当日,第三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和中国空间科学领域2023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晓。奖项面向全国,主要奖励在空间科学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或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张崇峰研究员分获第三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学奖和技术奖。潘建伟教授系统性地发展了多光子纠缠操纵技术,取得了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的系统性关键突破。张崇峰研究员因主持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对接机构的设计与工程研制。另外,10位奋战在空间科学领域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获颁中国空间科学领域2023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他们是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郑慧琼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杜起飞研究员、武汉大学倪彬彬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胡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张哲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刘春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闫冬梅研究员、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阮宁娟研究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陈雪副教授和厦门大学刘艳副教授。

会议期间还将进行一场高水平国际论坛——第十五届国际亚暴会议(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bstorms,ICS)。聚焦地球磁层亚暴和极光亚暴前沿问题,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芬兰、奥地利、爱尔兰、比利时等国的近100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讨论极光爆发与磁场扰动背后的物理机制、成因与后果,探讨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国际亚暴会议始创于1992年,每2至3年召开一次,是国际空间科学界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系列会议。本届会议是第一次在中国主办。

在20场学术分论坛之外,大会还增设了21场面向交叉学科的专题论坛。与会专家围绕空间物理、空间探测、空间天文、空间遥感、空间光学与机电、月球与比较行星学、空间材料、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微重力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空间智能、空间引力波探测、空间科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商业航天等论坛主题交流研讨,搭建起空间科学各分支学科之间、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桥梁,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

除此以外,会议还安排了青年学术沙龙、空间科学与地理信息高质量发展圆桌会议、“航天新技术、新成果展”和“星辰大海等着你”浙江行系列科普活动等。吴季理事长、童庆禧院士、叶培建院士、沈力平研究员、李莹辉研究员、袁建平教授、孙泽洲研究员、谢更新教授和赵建福研究员9位科学家,将赴杭州、湖州、德清等地多所学校开展科普讲座,面向广大青少年宣讲中国空间科技成就,普及空间科学知识,发挥“播种机”作用,点亮青少年的航天梦想。

中国空间科学大会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将本领域各分支学科组织到一起进行集中交流的高水平学术盛会,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发起,每两年举办一次。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