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姚 进
新增贷款较7月、8月增长势头明显回升;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增速维持10%左右的较高水平;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继续快于全部贷款……一系列最新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的支持更稳固有力,这将对企业和居民信心带来支撑。
分析来看,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数据呈现出量增价降的特点。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9.33万亿元,同比多增1.41万亿元,其中9月份社融增量为4.12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前三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9.75万亿元,同比多增1.58万亿元,其中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31万亿元,环比大幅增加。金融数据总量的企稳回升,显示出了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和信贷投放内生动力的逐步恢复。同时,前三季度,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20个基点、10个基点,推动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5%,比上年同期低14个基点。
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看,金融数据不但要看总量,更要看“成色”。今年以来,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支持更加精准有力,持续加大对制造业、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尤其是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2%,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7.3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1%,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3.2个百分点,显示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金融数据的超预期表现也回应了此前市场疑虑。7月单月信贷数据一度偏弱,引发市场担忧情绪。事实证明,单月短暂波动不足以说明问题,从前三季度来看,贷款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此外,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应认识到,“基本匹配”是中长期概念,至少是指按年度,甚至在更长时间段衡量是否做到基本匹配,而不是要求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要匹配,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一味追求单月信贷同比多增并不切合实际。信贷的持续增长可能会导致债务的持续积累,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也容易产生金融风险隐患。就像爬山一样,前面跑得过快,大多数人就需要一定喘息时间以恢复体力继续向上爬。信贷增长也是这样,一方面留足时间消化前期增量,另一方面越往上爬必然坡陡步艰,则需要蹄疾步稳,维持有序节奏才能持续勇攀高峰。
目前来看,随着多项政策利好密集落地,市场信心正逐步回暖,经济运行新亮点新变化明显增多。投资支撑稳定,基础设施、制造业民间投资增势较好。总的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依然坚实,在全球大型经济体中保持领先。下一阶段,应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对结构性矛盾突出领域加大支持,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