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杨召奎

为了推动中国便利店行业进一步发展,了解目前便利店行业在国内各区域市场发展的程度,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自2014年起连续10年调查并发布“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26日,该协会发布2023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


【资料图】

指数的核心数据为各城市便利店的饱和度、门店总量的增速、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及营商环境情况。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各城市的便利店发展指数。其中,厦门、太原、东莞、长沙、广州的便利店发展指数名列前五位。

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各城市便利店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国各城市的便利店发展整体保持稳定

全国经济正处在逐步恢复的阶段中。各城市便利店的发展通过上半年的恢复和调整,下半年逐步恢复到正常发展。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各城市间便利店的发展差异性较大。不过大多数城市的便利店同比去年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整体发展速度同去年相比有所放缓。另外,便利店下沉市场发展趋势仍然在持续。目前已经下沉到四、五线城市及县域级市场。

调查发现,2023年城市便利店门店数量实现正增长的城市占所调查城市总数的64.1%;门店数减少的城市占所调查城市总数的35.9%。大部分城市便利店的发展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其中合肥市的便利店数量增长率达到了11.76%,是所有城市中增长最高的,其次是贵阳和昆明。

二、多数城市便利店的发展还未达到成熟市场程度

通过调查发现,在城市便利店饱和度方面,跟国际上便利店发展成熟的市场相比,我国仅有少数几个城市的饱和度低于2500人/店,达到了成熟市场标准。多数城市便利店的饱和度处在3000-9000人/店区间,距离成熟市场阶段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受地理、气候、经济、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城市间的便利店发展差距较大。通过调查发现,东南区域的城市便利店发展明显要优于西北区域,跟经济的发展特点大致相同。

三、各城市便利店品牌以区域深耕为主,跨区域整合成为趋势

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城市中的便利店仍以深耕区域市场为主。受地理距离、供应链、管理效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跨区域发展的连锁便利店品牌仍然较少,处在刚刚起步阶段。随着一些连锁便利店品牌供应链能力、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部分城市的便利店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各个连锁品牌间的区域整合也成为了下一步趋势。

四、运营成本高企仍然是各城市便利店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低线城市,房租、人力成本仍然是便利店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随着房租和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城市便利店发展都面临着同样巨大的经营压力。在企业毛利和净利空间都压缩到很低的情况下,便利店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从本次调查来看,随着各城市便利店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其他小店经济对于实体门店资源的竞争,许多城市便利店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五、各城市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保持原有水平

从本次调查来看,各个城市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同比去年基本保持不变,且各城市间的差距明显,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这与城市的气候条件、经济水平、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24小时便利店的运营成本要比一般的便利店高,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24小时便利店的发展。但是从服务民生的角度来看,24小时便利店除了保障供应、满足消费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可以更多的承担满足消费者日常应急需求的责任。所以通过政策引导,提高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居民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